第01版:第01版
摘要:文章指出北大哲学系面临国内外竞争环境,要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并参与全球哲学学科竞争。应培育具有根本理论价值的核心议题和研究领域,形成稳定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讨论机制,提升学科竞争力。同时,应继承中西贯通、史论结合的传统,聚焦中国哲学所代表的“中国性”及其思想的世界性价值。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高校应加强学生党员党纪学习教育,探索创新多措并举,抓好集中学习与常态化学习相结合,使党纪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学生党员应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做好党纪教育,使学生拧紧思想“总开关”、把稳奋斗“方向盘”、系好纪律“安全带”。高校应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并使之成为习惯和自觉遵循。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认为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应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引领师生党员深化对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党的纪律作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钢铁准绳,并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第02版:第02版
摘要:[编者]论文后记是毕业论文中最温柔的几页,博雅塔下闪光的青春,未名湖畔晃动的树影,被一同写进篇末的章节里。校报专辟“毕业论文后记的故事”栏目,希望让读者更近距离地触摸到学术研究的真实脉动,感受到毕业论文背后的温度与力量。校报选登部分征文,请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博士生在青藏高原探索冰川地貌,经历了野外调查失败和模型解密困难,但导师和师姐的支持和帮助让他坚持前行,最终成功解锁了冰川记录的环境档案。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作者在博士论文研究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得到了导师、同学、朋友和图书馆员的支持。人文专业学生面对困难和质疑时,应该坚持学术研究,并感谢科技启蒙人类头脑的帮助。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回忆了过去的经历和启示,感慨人文学科的价值。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毕业之际,作者回忆自己在北大六年里的成长历程,在探索和尝试中更好地遇见自己,探索社会意义与个人兴趣的平衡,感激在毕业论文写作和成长道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文章讲述了作者从中学时期开始学习政治学,在北大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学习期间,结合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学习,追求“爱国关天下”与“经世济民”的情怀志向,并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作者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感谢导师张东晓教授和莫凡洋副教授的悉心指导,回顾了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引领和激励,以及共同取得的科研成果。作者将传承导师的呵护,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本文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深邃和导师的谆谆教诲,看到了在困难中追逐真理的微光。作者感谢北大的教育机会,展望未来前行的勇气。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第03版:第03版
摘要:本报特约严文明弟子撰写文章,共同追忆他治学严谨、思想深邃,为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是第一位获“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的中国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于2024年逝世。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本文是一篇悼念严文明先生的感言,回顾了他在考古学领域的贡献和引领作用,以及对中国考古学的深远影响。作者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介绍了严文明先生在中国农业考古特别是稻作农业起源研究领域的贡献,包括梳理古文献、发掘遗址、提出边缘理论等。同时,他也强调了稻作农业与文明起源的关系。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本文是作者对严文明先生学术思想的追忆和评价。作者从仰韶文化研究入手,对严先生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历史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强调了他在中国考古学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影响。同时,作者还对严先生的学术传承和创新理念表示了高度赞扬。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第04版:第04版
摘要: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中心的由来:为了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北京大学与正大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由正大集团资助221万美元建设资金,并捐赠铜牌和参与管理委员会。该中心见证了北京大学许多重要历史事件,成为了展示中泰一家亲的窗口。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摘要:本文讲述了毛泽东在青春期经历的成长历程,包括与父亲发生冲突、离家出走、恢复学业等事件,以及他投身革命事业的历史贡献。摘要:毛泽东在青春期经历成长历程,与父亲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恢复学业并投身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历史功勋。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7
报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