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塞北,筑梦草原

期次:第1499期    作者:· 张朝晖   查看:140

支教团内蒙古分团成员在校园内合影支教团内蒙古分团成员在校园内合影, , 左一为本文作者 左一为本文作者



  虽然还只是10月,但草原上已经下了几场小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人不由裹紧了衣服。由于今年降水很少,放眼望去,草原早已是一片荒芜,我的内心在这两个月的支教中却是收获颇丰。
  一所特别的学校赤峰市巴林右旗是国家级贫困县,近一半人口是少数民族,2009年,在国家并校政策的推动下,大板四中由原6所农村汉授初中合并而成,是全旗唯一一所寄宿走读并行的汉语授课中学。根据政策安排,这里的学生近八成来自周围的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愿低,家庭也对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学生住的地方距离学校较远,往返交通不便,有些学生从家到学校甚至单程就要 3 个小时,因此80%的学生在学校集中住宿,这里学制为上10天课休息4天。
  教一门学生畏惧的学科开学前,校长问我能否胜任初三数学的教学任务,学校认为来支教的充满青春朝气的北大学生和学生年龄差距小,榜样示范性强,在初三一年的教学中,能将自己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近距离分享给这些一年后要面临中考的学生们,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提升成绩。乍听到承担毕业班的教学任务时,我内心略有几分忐忑,担心自身教学经验不足,但
我在北大4年里学会的担当和来之前已经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使我没有丝毫推脱与犹豫就接受了这一任务。
  然而,第一堂课过后,我发现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我任课的这个班级共40多人,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中仅有1/3的学生及格,而用北大人常谈起的优秀率(85分以上)来算则是0。而更糟糕的是,从他们课堂上茫然的眼神和低头的样子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已经丧失兴趣甚至放弃希望。如何用一年的时间,帮助这么多学生尽可能提升成绩、重拾学习的兴趣,是我人生20多年来从未遇到的难题。
  数学课是这里的学生最畏惧的科目,所以第一件事是让他们重拾学习数学的兴趣,愿意学数学。我努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程度,将一些数学问题尽量和他们日常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讲述,并且自己制作一些幻灯片演示,让他们眼中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不那么抽象和无趣。此外,我对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小奖励,逐渐使课堂授课模式
从被动式的点名提问转变为学生主动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
  作业情况不佳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初几次收到的课后作业里,部分学生认真态度欠缺,甚至交上来的就是一片空白。为提升作业质量,我和学生们约法三章:不得抄袭他人,不许空白,写明不懂的地方。作为老师,我也承诺定会认真批注每本作业,并且在晚自习时到班级为他们一一答疑解惑。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
逐渐发现,有时我在他们作业本上批改的文字量甚至与他们所写的相差不多,渐渐也“不好意思”随意应付作业了。
  不只是师生,也是亲人上课的10天中,我们和学生同吃同住,朝夕相伴,学生与我们相处的时间要比和家长还要长。班里的学生与我年龄相差也只有七八岁,在朝夕相伴的生活中,我们在心里也逐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9月末的中秋节放假
前夕,我买来月饼与他们分享,互祝中秋快乐,虽然自己独在异乡,但仍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课余饭后,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路上和他们聊天中,不但给他们讲述他们十分憧憬的北大生活,也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他们的父母多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或者是常年外出务工,有些家庭还没有摘除贫困的帽子。于这些学生和家庭而言,孩子就是家庭未来的希望,而最快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学习知识、读书考学,大多数孩子也希望通过求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解这些之后,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前不久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结果同学们的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我的心情压抑了许久,比自己求学时考不好还要难受许多。回到班级站在讲台上,我正思索该如何鼓励他们时,学生们反而先主动围在讲台前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但之后会更努力的。
  犹记得那晚虽寒风刺骨,但学生们带给我的感动和与学生一起为梦想拼搏的劲头使得那天的记忆格外温暖。
(作者为北京大学工学院2018届毕业生,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古分团成员,现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学初三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