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远在特里尔

期次:第1327期    作者:金海民   查看:120


金海民(右一)和于光远(右二)在特里尔


  革命老前辈、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同志1986年访问联邦德国,曾专程前往访问马克思的故乡城市特里尔。其时,我在马克思故居研究所当访问学者并在特里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幸陪同光远同志在特里尔访问并聆听、参与翻译他在特里尔大学所作有关我国改革开放的报告。今惊悉光远同志去世,我不由得连夜找出他当时在马克思诞生的特里尔市布吕肯大街10号大门前照的一张照片,看着这张照片,27年前的情景,连同在这之前和之后所接触到的光远同志的形象就生动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照片上,除光远同志(右二)和周林教授(左一,《自然辩证法报》主编)外,站在中间的是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研究所所长汉斯.佩尔格博士,他是德国著名的马克思研究专家,左二的女士是德中友协的陪同人员,而我则站在右一的位置。于光远访德小组一行三人,还有一位就是这张照片的摄影者———社科院的研究员李惠国先生。
  德国德中友好协会是一个民间团体,他们接待的能力自然有限,往往采取“接力”的办法:由甲地的分会将客人送到乙地,乙地的分会安排活动,而客人则分别住在当地积极分子的家中。我在特里尔多年,在上世纪80年代,接触过几十个我国访德的代表团,虽均是德方邀请,但东道主不是政府机构、公司企业,就是各种名目的基金会、大学等学术机构,代表团一到特里尔就会被安排住到各式酒店。像这样的完全由民间邀请的代表团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光远同志选择这样的形式访德,完全是有意而为之,是为了更深入了解德国。他自己就曾跟我说过,这样可在不多的时间里尽量多了解一些德国的国情。
  光远同志在特里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点:一点是在参观马克思故居博物馆时留下的:他与佩尔格先生交谈有关《资本论》的版本问题,对故居图书馆所拥有的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亲笔题词的《资本论》很感兴趣。这次参观既体现出他对马克思生平和学说了解的功力,又表现出他对更深入探索的热忱。另一点是他在特里尔大学作报告时给我留下的。他的报告重点是谈中国的改革开放。那时恰逢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的时刻,外媒将此称为“中国改革的一项重大试验”,记得他的报告的一个重点就是有关我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的制订问题。作为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起草者之一,在特里尔的报告无疑也反映出他对改革开放的深入思考。
  光远同志自1978年起兼任社科院马列所所长,我有幸参加他主持的多次有关研究探讨会议,受益匪浅。特别要提到的一点是,我曾翻译了一篇德文的《“社会主义”一词的起源》(《人民日报》1978年12月4日)和《1890年〈柏林人民论坛报>辩论“未来社会”中产品分配问题》的五篇文章,没有想到连这样的译文也引起他的注意,为此他还给我写了一封信,此信发表时还标上了《于光远同志致金海民同志的一封信》这样的标题———这不禁使我这个当时30多岁的小助教感到受宠若惊,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光远同志平易近人、联系群众,与人平等磋商学术问题的气度。光远同志、于老,一路走好!(作者为北大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