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北大网络开放课程 ———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

期次:第1317期       查看:91


李晓明教授


你或许看过、下载过“耶鲁神仙”谢利·卡根(ShellyKagan)的网络视频课程“死亡”,或者你像追美剧一样追过国外高校网络课程的视频更新。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开放课程会离你更近一些———近日,北京大学印发了《北京大学关于积极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表示要“积极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
  根据这份文件,学校将“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并决定成立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建设事宜的则是由校长助理李晓明牵头的工作小组。除了担任校长助理,李晓明老师还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的教授,是搜索引擎和网页挖掘领域的专家。
  不只是课堂实况的“视频化”
  说起网络开放课程,人们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看视频”。看视频的确是一种利用网络学习的方式。但李晓明认为,仅仅是“看视频”还不能说是在上一门课程,仅仅通过网络提供教学实况视频也不意味着就是提供网络开放课程,“因为缺少必要的教学过程”。尽管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商业的或者是公益的“网络视频课程”做出了一些类似于教学工作的开发与设计,比如有的平台会把一个十几小时的视频剪辑成若干个部分,分别配上标题。“我最近的一场讲座就被网易做成了视频公开课放到了网上,但这种模式还达不到‘网络开放课程’的要求。”李晓明说,真正的网络开放课程,不是把教案“视频化”,而是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环节)都体现出来,包括答疑、作业、考核等。其内容和过程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但追求的目标一致———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得到对学习成果的有效评价。“这就是MOOCs模式,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北大网络开放课程的模式。”
  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中文现在倾向于被译为“慕课”。通俗地说,慕课就是一所学校,只不过这所学校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传播与教学互动,而不仅仅是把现实中的讲课录像传到网上。目前主要支持“慕课”开发和运行的有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大学(U-dacity)和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线课程项目(edX)三家机构。其中成立于2012年1月的Coursera在当年年末已经拥有了超过170万的注册者。其创始人吴恩达(AndrewNg)说:“这个速度比脸书(Facebook)还快。”
  慕课与市面上的“网校”和网络视频开放课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李晓明说:“慕课更关注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什么是课程的价值?课程的价值就是学生能从中获益。”李晓明补充说,要想使学生获益,网络开放课程在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还应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最简单的例子,网络开放课程应当在教学中体现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也能在网络开放课程的平台上实现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不一定是面对面的“互动”,但一定是人和人之间可预期的交流行为。吴恩达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说:“这(MOOCs)是一种类似于Facebook氛围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自己的档案,上传照片,在全球1400多个城市,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共组学习小组,在真实世界中一起学习。”
  面向学生 向社会开放放
在公开平台上的“网络开放课程”,会不会“重外轻内”,忽视对本校学生的关注?李晓明认为,网络开放课程至少为北大在校生提供两方面的利好:学习更加方便,学习的效率得以提高。“北大的网络开放课程含有必要的学习成果评估,北大在校生可获得与传统课堂教学等值的课程学分,其他学生可以获得北大提供的学习证书。”记者翻阅了“校发[2013]42号”文件《北京大学关于积极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说明:“北大网络开放课程是面向北大在校生并同时向社会开放的正式课程。”
  就像开设传统课程有成本一样,网络开放课程也是有成本的。按照北大的规划,网络开放课程将向社会寻求资金支持与合作,以此筹办和运行。“热心公益的人这么多,加上学校领导的支持,我想会有人愿意帮忙的。”李晓明说。根据文件要求,在学校内部由建设小组牵头,协调教务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部、教师发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教育学院为北大网络开放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支持。
  社会出资,高校出力;在校生从中获益,辐射社会,让优质教育资源产生尽量大的效益。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的使用者中,在校注册学生占到了42%,校外自学人士的比例为43%。
本土网络开放课程的独特价值
李晓明认为,在中国推广本土高校的网络开放课程有独特的价值。“最起码,以后学习网络开放课程不用先过英语关了。”人人影视论坛发布的网络视频课程“死亡”放在某网站最醒目的推荐位后,下载流量甚至超过了一部热门电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3.72亿的网络视频用户,其中初中到高中学历人群占了67.1%,10岁至40岁的用户占了74.8%。这部分用户既是资深网络视频用户,也是教育资源的主要消费人群,他们转变为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者只在“一念之间”。如果能有以普通话作为授课语言的网络开放课程,那么对其中英语水平不是那么高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
  “目前国内大部分年轻人在求学的路上并没有机会学习北大的课程,哪怕是简单体验一下也并不容易。而北大一直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我对北大的课程还是很自豪的,”李晓明说,“学校已经正式发文支持网络开放课程的建设,这对我们迈出第一步具有莫大的意义。”
  按照学校的规划,2013年第一批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将上线,5年内争取建设100门网络开放课程。在近期,学校将首先与国际上先进的在线课程支持平台合作,使北大网络开放课程能够上线。与此同时,学校也将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发起和推动中国网络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
  3月27日,Coursera的创始人吴恩达在北京大学介绍了他们关于开放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后,李晓明向参加活动的46位教师发出了一封包含3个问题的电子邮件,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愿意做北大网络开放课程的第一批志愿者?“有9个人回答了‘愿意!’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先行者需要莫大的勇气。”李晓明说:“9个人就是9门课,如果这9门课中能有3门在今年顺利上线,那我们的第一步就迈出去了。”
(新闻网记者靳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