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北大校园文化活力无限

期次:第1150期       查看:1007

北大百年校庆后开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十年过去了,古老的燕园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报特开辟“十年的脚步”专栏,用文字来展现北大改革发展、不断前进的步伐。———编者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大110年来在奋进与革新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百年校庆后,在跨越新世纪的变革与发展中,校园文化凸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了新的气象。社团:坚守信念 巩固传统北大社团的兴盛可以追溯到1916年蔡元培开始执掌北大时期,是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为社团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保障与动力。这些学生社团发挥着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如今,北大正式注册的社团已经250余家。
  这个数字的背后,并不是社团数量的盲目扩大,而是北大学生的长远目光。他们创立了很多富于时代特色与人文精神的社团组织。以2007年为例,在当年批准成立的20个社团中,理论学习、学术科技两类社团有9家之多。从和谐社会研究会、创新管理研究会、“有限合伙制”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研究会等理论研究类社团,到金融信息学会、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研究协会、饮食文化协会等学术科技类社团,这些社团向理论化、专业化方面发展,研究方向更精、更细。此外,“八桂经济文化研究、关注弱势群体协会”等地域文化、实践促进类社团,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协会”、“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协会”,以及吸纳外国文化的“英文戏剧研习会”等也有较强的学术色彩。
  许多社团为坚守精神层面的胜利而支撑至今,如追求纯粹文学理想的“我们”文学社,中途因经费等问题而陷入困境,但他们坚持下来了,这种坚持正体现出北大百年来积淀下的文化传统对年轻人的影响与造就。学术:锐意进取 时代先锋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学术是北大的传统。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胸怀,为学生们提供了每年近千场讲座,主讲人既有各国政要,也有学界知名大家,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在这里汇集、闪光。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生也从这些闪光的思想中受益,他们的学术研究从起点上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因此能够看得更高、更远。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北大就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16年前,北大开始每年组织“挑战杯”竞赛,其奖项“五四青年科学奖”是北京大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最高奖。“挑战杯”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并且强调团队精神,为理论的应用与再创新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平台。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许多选送全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更有许多同学利用资助的研究经费刻苦钻研取得专利,实现了成果的转化。
  在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环境影响下,北大学生频频在国内甚至国际的各类竞赛中获奖:2006年,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徐扬的学术论文荣获第15届国际计算技术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2006年,北京大学工学院组成的北京大学功夫队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2007年,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04级本科生赵琳博、周帆和王国祯组成的团队获得第23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这些成果“不仅有效提高了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研究水平,同时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和大学精神的锤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志愿服务:形式多样 渐成气候2008年3月5日,北大对校内最大的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爱心社予以通令嘉奖,表彰爱心社成立15年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践行志愿者精神。北京大学爱心社是中国高校第一家由学生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类社团。从成立之初的17人发展成为目前拥有上千社员规模的品牌社团,爱心社每周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20个,每年参与人数累计达到2600多人次。爱心社传播爱心、呼唤爱心的行动、推动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成为了北大志愿精神的一面旗帜。
  爱心社将志愿精神的火种点燃,校园里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将志愿精神燃烧得更旺:参与人数逐年增加,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北大学生将志愿服务更多地投入到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如参加北大平民学校的志愿者服务和担当同伴教育志愿者;同时,他们将志愿服务的范围拓展到校园之外,尽自己的力量回报、贡献社会,最为突出的便是奥运志愿者。截至2008年3月,北大共有14082名学生报名参加奥运志愿者,其中2655人将作为奥运赛时正式志愿者参加赛会,先后有3912人次曾参与奥运测试赛以及相关赛事的志愿服务。
  从校园到社会,北大学子们的志愿精神从一粒种子萌芽,经过十年来的历练,已经成长为茁壮的花朵,开始吐露迷人的芬芳。文艺:原创文化 自由表达2007年,北大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第一名。北大校园原创文艺活跃在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涌现出了大量的多元化原创精品,培养了一批原创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了以原创歌曲、音乐为龙头,原创戏剧、原创曲艺、原创舞蹈、原创文学、原创书画、原创影视等各个领域百花齐放的学生文艺创作局面。
  1998年至2007年,北大校园原创文艺节目共获得北京市级以上奖励26个。歌曲《永远》荣获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业余组金奖、最佳原创奖;歌曲《逐梦燕园》荣获2007年第五届北京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舞蹈《风从东方来》荣获200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舞蹈专场比赛一等奖;音乐剧《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和三部原创电影自公演以来更是场场爆满,以其贴近当代大学生活的原创素材和精致优美的艺术演绎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北大的校园文化在传统精神中孕育着创新,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科学、严谨、求实、创新”是其最宝贵的精神内核。 (张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