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坛

期次:第1513期       查看:95


  王金南院士主讲春季 “形势与政策”报告会
本报讯 4月6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委王金南院士为北大师生带来了“科学认识‘三期叠加’ 特征,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报告。本场报告会是北京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第二场报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江长仁教授、王成英副教授、贺大兴副教授等教师与1800余名本科生一起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主持。
  王金南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与内涵、准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三期”特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任务等三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王金南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走向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论断,到21世纪初在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再到今年三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重要讲话,总书记科学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了信心、提供了战略支持,也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口号性生态文明“假”建设敲响了警钟。
  王金南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内涵中所蕴含的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主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全球共荣观等八大方面,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所显现的国际视野和大国担当。
  王金南认为,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攻坚期,以及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他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和实例,指出环境污染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体健康等诸多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对环境问题的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执法督察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改善速度之快也前所未有。王金南指出,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全面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制度重大变革,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生态环境问题任重而道远,中国应坚持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规范落实有关部门责任清单,加强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强化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着力建立环境保护“同盟军”。
  (李思琦 周泉)
中美学者研讨空间数据及人与环境复杂系统
本报讯 3月27日,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迭戈分校空间数据及人与环境复杂系统讲坛”在北大中关新园一号楼群英厅举行。讲坛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迭戈分校合作成立“人与环境复杂系统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为契机,邀请中美两国空间数据及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七位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报告了最新研究进展。
  美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信息科学泰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麦克 · 古奇德(Michael F. Goodchild)院士以大数据的增长为背景,提出了大数据对于复杂系统建模有何影响的科学问题,提出了探讨复杂系统建模最适合空间单元等科学问题。
  美国奥本大学田汉勤教授的演讲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分别从人类活动对陆地生物圈温室气体的影响程度、氮元素的迁移转化、海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人地耦合系统的概念框架,指明了该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院士围绕人们关注的“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探讨了农户调查等第一手数据在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中的意义。他结合近十年来一直开展的排放清单工作,分析了中国大气近十年污染变化趋势,并指出国家政策对于空气污
染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邱方教授分析了大数据和遥感大数据的区别及遥感大数据应用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遥感大数据用于分类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新范式。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迭戈分校安力教授的报告阐明了社会系统、环境系统同人与环境复杂系统之间的共性和特性。他从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的定义、组成、数据和方法等角度进行阐释,加深了在座的学者和师生们对人与自然复杂系统的认知。他指出大数据、数据科学和模拟计算给我们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并催生了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科学这一交叉学科。
  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出发点,模拟和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城市土地利用的未来变化,探讨了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瑜教授指出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整合多源地理大数据能够有效表征区域特征。他向大家介绍了多种类型的地理大数据,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理大数据在城市认知方面的应用。
  报告交流环节,嘉宾们与在座学者和师生们围绕该领域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学术报告环节在思辨碰撞、学术争鸣的氛围中结束。
  (城市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