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山:克利希纳的测试———观《印度帝国》
·徐硕

期次:第1116期       查看:821
  克利希纳神将无价的巨钻———光明之山,放在印度大地上,大神将以此测试世人的贪婪。“这颗巨钻”,他说:“将使人变成禽兽,也将使人成就大智慧。”
  生长在中亚草原上的巴布尔,11岁时继承了他父亲的部落统治权。22岁时,他统治了草原。后来,他进入印度斯坦,并把他的宝座固定于此。
  他要做一个英明的君主。尽管印度的财富可以满足他的任何欲望,但他恪守了节制的美德。他不仅是一介赳赳武夫,还是一个诗人,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他文采卓越,留下了伊斯兰世界第一部自传。
  他获得了光明之山,那个克利希纳的测试品,但他并不在意。后来,他的长子胡马雍病了,医生已经放弃了努力。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神上。
  大臣们建议他用光明之山作为祭物,但他拒绝了。“光明之山”,他说:“与我儿子的性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他用自己的生命向真主献祭,连续四昼夜虔诚的祈祷,请求真主允许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生命。最终,真主怜悯了他,使他儿子康复,而他却病倒了。
  他拒绝任何治疗。最后,他英雄般地死去了,在历史上留下了47年的光辉岁月。
  生长在英国的一个乡村并被父亲遗弃的克莱夫,是一个大胆、好奇的坏小子。17岁那年,他随东印度公司到达印度。
  殖民地意味着他可以在此为所欲为。他勒索、嫖娼,但无论金钱还是情色都无法填补他精神的空虚。
  他感受不到一丝亲情,他的家人从未理会过他。他吸食鸦片,他两次拔枪对准自己的头颅,但他并没死成。他开始相信上帝留下他将有特殊的使命。
  英法争夺印度的战争爆发了,他参与其中,并很快得到晋升,最后掌握了军权。他开始了征服印度的伟业。他打败了孟加拉王公并占领了这片富裕的土地。他大肆敲诈勒索,为自己积累了天文数字的财富,但也百病缠身。
  他回到英国,企图用金钱为自己买得社会地位。但他再有钱,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个暴发户。他空虚到只能用大肆挥霍来排解。
  他生活得像个国王。但空虚最终征服了他,使他在某一天清晨用一把小刀割断了喉管。
  光明之山被英国人偷来,英王把它镶嵌在王冠上,向全世界炫耀。
  克利希纳的测试有了答案。
  印度经历了两次被征服,一次是被一位英雄,一次是被一个流氓。
  巴布尔在严酷的征战中长大,战争和死亡考验了他,也教会了他,使他知道世间何为短暂,何为久长,使他的心灵有所依托:生命与美是久长的,财富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光明之山与他儿子的生命相比是不足道的。而为了兑现向神许下的诺言,他又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灵魂是纯净的、光盈的,他与神同在。
  而克莱夫生活在资本主义物质至上的时代。生活教会他的,只是用暴力换取金钱。他的世界没有温情、道德与神圣。因此,他长时间为空虚所折磨不能自拔。他的灵魂不得解脱,他的死只是他的耻辱。
  两个征服者的差异,也是两个时代的差异。我们离英雄的时代越来越远。流氓最终以暴力征服了世界,并将全世界的确定性系在暴力原则上。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再知道真理,神被我们杀死,美被放在旧货市场上廉价出卖。光明之山的财富把我们变成了空虚时代中一群空虚的禽兽,而我们却乐此不疲,炫耀不已,为了虚幻而彼此争斗。
  克利希纳神将失望地离去。
  (作者为历史学系0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