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历史
校史钩沉·李向群

期次:第1116期       查看:2524

图一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理科教学楼遗址李向群摄
图二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文科教学楼遗址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位于东城区德胜门外安德里北街总政大院西院大门附近,始建于1911年。现存建筑均坐北朝南排在一条东西马路的北侧,其主楼为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三角桁架,坡屋顶,建筑造型粗犷厚重,是北京早期折中主义形式的优秀作品。两侧配楼风格同主楼一致,建筑质量比主楼稍差。
  1903年6月,清政府任命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共同修订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次修订的学堂章程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大学堂的学制分为三级:“高等学堂”(相当于预科),“分科大学”(相当于本科,包括各类专业),“通儒院”(相当于研究生院)。
  1905年,京师大学堂开始筹设分科大学,依照大学堂章程先设法政、格致、文学、工科等。此时大学堂总监督张亨嘉向学务大臣上奏,京师分科大学亟应择地建置这些学科。光绪三十一年十月,清廷批准这个请求,将德胜门外黄寺旧操场东西480丈,南北440丈的土地拨给大学堂用于建设分科大学。
  为建设分科大学事宜,京师大学堂专门设立了分科工程处。负责筹办分科大学工程的何燏时等在1909年的“筹办分科大学工程意见书”中强调,“凡学堂之建筑只求坚牢合用,外观之优美与否不必计及,但外观二字美其名即可谓之规模。大学为研究最高学术之所。我国事在创始,东西洋各国均甚瞩目,将来成立,外人参观者必多,若规模过于局促未甚相宜,故此堂形式虽不必务求华美,亦究不
  可过形简陋。”对整个校区初步规划“各
  种除农科以外所需面积以医科为最
  广,工科、格致科次之,经、法、文、商诸科又次之,此时面积虽
  不必截然分划,而方
  法、区域不妨先为指
  定。据校场形势,经、
  法、文、商四科宜于中
  间一部,以便联络。工
  科有工场,实验室等
  需地稍广,宜位于西
  南。格致科即在工科
  之东北。留东方为医
  科之用。”
  同年7月,学部聘请了日本人真水英夫任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建筑设计师。由他主持设计经科大学讲堂和文科大学讲堂、事务所等建筑。按照学部的计划六年完工,总预算两百二十七万四千两银。在工程进行的同时,大学堂分科大学开学典礼于1910年3月31日在马神庙公主府旧址举行。
  当工程进行一年多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了,时局骤变,加上清政府将大学堂办学经费移作军费,造成新校舍建设费用拮据,仅建成经科和文科的部分房舍就停工了,因没有完工,学校也未迁入。进入民国后,北大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激增,教室宿舍变得异常拥挤,学校于1914年11月向当时的教育部呈文请求恢复德胜门外原前清大学堂分科大学新校舍的建筑工程,但这个建议一直未得到批准。次年,教育部竟将该处房地及建筑材料售予陆军部办讲武堂。2006年6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被列为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者为北大档案馆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