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的重逢——记张龙翔校长回访鲁汶天主教大学前后
阎守和

期次:第1116期       查看:1126
  1985年的秋天,我正在实验室工作,学校留学生办公室主任窦德侃先生通知我,北大校长、著名生物化学家、我的老师张龙翔教授应鲁汶天主教大学校长马稣主教和校务委员会主席瓦坦教授的邀请来比利时做回访。他正在瓦坦教授家里,要我尽快过去。我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连忙跑到那里,看见瓦坦夫妇正在陪张先生喝咖啡。张先生站了起来,我一边说张先生好,一边用自己的两只手握住张先生已经向我伸来的右手。张先生问:“你的手怎么这样冰凉,衣服穿得太少了吧。”他边说边用他的两只大手握住我的手。多么简单的话语,多么简单的动作,顿时温暖了我的心,那是一种父亲去世后,再也没有感受过的关怀。
  张先生回访的一个目的是要为竖立在鲁汶天主教大学办公楼正面外墙的北京大学校牌揭幕。揭幕仪式在张先生到达的第二天下午3点半开始,主持仪式的是经济学教授、校务委员会主席瓦坦。他对张先生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之后,便强调是在张先生任北大校长之后,开创了两校间的友好往来,他已代表鲁汶天主教大学两次去中国,两次都访问了北大,在那里受到了张先生为首的北大师生的盛情接待。他相信张先生的来访会加强两校之间的友好往来,愿这种友好关系的发展与日俱增。张先生非常幽默地致词说,我连续两次收到你们的校长马稣主教寄来的回访邀请信,我向我们的教育部负责人说,我又不是诸葛亮,大概不要让他们再发第三次邀请了吧,这样我就来了。张先生接着讲,从校龄来说,鲁汶天主教大学成立于1425年,是大哥哥,所以,我们派了很多留学生到这里来学习。我们也很欢迎你们比利时的青年人到北大学习。他说完,便揭下了那块白色的幕布,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张先生来访的不到一周时间里,他参加了鲁汶天主教大学医学院的座谈会,参观了大学的教堂和体育中心,我们中国的留学生还请张先生吃了一顿自己做的比利时饭菜。饭后,张先生很高兴地说,很好,这是我在国外吃到的最有特色的饭。看到校长很高兴,我们每个学生的心情更是美不可言。
  张先生特别关心我的进修事宜,当我把做博士论文的立题情况向他介绍之后,他首先关心的是我有没有把握完成这样的工作。我要他放心,近红外光谱应用是一个新领域,此中,我和其它各国的研究者相距不远。我向他说了自己的计划和存在的困难,计算机和英文是我的弱点,要特别努力加强。张先生听了这些陈述后,很高兴地说,那就努力吧,我等你的好消息。不过,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吃好、睡好、每天坚持锻炼,不要让自己太辛苦。饭总是一口一口地吃,实验总是一个一个地做,本领也总是一点一点去学。他叫我不要怕失
  败,也不要寄希望于一
  次就成功。很久没有人
  对我说这些话了,父亲
  去世八年后,这些话出
  自恩师之口,怎能不让
  人刻骨铭心,我找不到
  能表达此刻心情的话
  语,只说了三个字,“记
  住了”。
  在不知不觉中,张先生的回访就要结束了。行前我陪他去买些东西,他第一个想到的是给母亲的礼物。老师是北大人人皆知的孝子,我们看到过她搀扶母亲在校园里散步。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师生在布鲁塞尔机场的分手,竟成了我最后一次向他的话别。直到1998年母校百年庆典,第一次回国才知道恩师于两年前去世了。记得大家都说张先生是北大著名的福将,因为他的一生都是成功的,即使在六七十年代里,中国的动乱都没有一次伤害到他。我相信,这样的福将定会是在天有灵的。他一定能知道在我的心田里,他有一方永存土地。
  (作者为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营养生物化学博士、北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