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领域一往情深地耕耘———难忘恩师张青莲先生

期次:第1114期       查看:918
  1955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第一次试行在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中进行毕业论文的科学训练,我们幸运地被分配在张先生名下,受到了先生直接的指导,毕业以后又有机会在先生指导下工作和学习。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一直深深地影响、教育着我们。他始终是我们最敬重的老师之一。
  先生治学严谨,不仅自己如此,要求学生也非常严格。他非常注重实验,常说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要讲究干净利落。学生实验做得让先生满意时,他会赠送一块洁白的手帕。这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奖励,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更上一层楼,用这块手帕使实验仪器总保持清洁明亮,双手也保持干净。因为有许多精密的实验,手脏就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先生正是以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从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重水的分析、多种稳定同位素分离到以后原子量的测定,一步步地做出了举世公认的研究成果。
  重水是先生长期耕耘的领域之一。早在重氢刚刚发现之初,先生正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就一眼瞄准了这个在无机化学领域中重要的新生点,对重水的物理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先生应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庄长恭所长之邀携夫人回到祖国,他随身什么都没有带,却倾尽自己的微薄积蓄,购买了当时还十分昂贵的重水。以后,即使是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不得不在中学兼课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时候,先生也没有停止过重水的研究,一往情深地在这块科学领域耕耘。
  建国后,国家集中人力财力发展原子能工业时,先生出任了二机部顾问,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了全国唯一的稳定同位素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后来都成为各重水和其他稳定同位素工厂里的技术骨干。
  先生热爱社会主义事业,遇事顾全大局,只要他觉得应当做的事情总是无所畏惧地努力去做。他在枪林弹雨中前往朝鲜战场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少数到过前线的高级科学家之一。
  一代宗师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是我国化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不辜负他的教导,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继续努力。
  张青莲先生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张榕森,黄春辉均北大化学系55届毕业生,黄春辉系北大化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