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 ——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

期次:第1498期       查看:205


位于燕南园 位于燕南园66 66号的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号的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高雷 高雷 摄 摄


  编者按 作为开展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平台,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于2018年4月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活动。本报专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教授,请他来为读者讲述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和发展现状。
  服务于国家战略与时代需求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正经历着一个由区域性国家转变成具有更强影响力的世界性国家的转折期,需要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也需要中国打造强有力的学术共同体,为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提供学术及人才支持。这些成为北京大学成立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时代契机。
  “北京大学在外国语言、外国历史、国际关系等基础依托学科上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但也面临着如基础语言教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分离、历史文化研究与现实问题相距较远等挑战。”钱乘旦向记者介绍道。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跨学科高水平的区域国别研究平台,党委书记郝平多次与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对接,一方面了解国家政策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带动北大相关领域发展;校长林建华作为牵头人成立了“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委员会”,聚集学校国际研究和专攻国际语言、文化领域的专家,在校内外开展相关调研和学术研究工作。作为欧洲史研究专家,钱乘旦在委员会承担重要工作,“通过这个委员会,我们掌握了很多基本素材,对北大整体情况做了摸底。学校在理科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完备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但文理科毕竟学术特点不同,要构建人文社科领域的第一个大规模的跨学科跨专业平台,可谓筚路蓝缕。”
  尽管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有了校方的高度重视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今年4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正式揭牌。前期的准备过程和成立后的“初创阶段”,研究院的行政、财务、人事工作一切运转顺畅。良好的开端使得钱乘旦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院的布局和管理中。作为整合学术资源、调整学科布局的独立单位,他希望研究院能以学术为主导,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中国特色、北大优势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范式,同时为国家提供战略咨询。“区域与国别研究是将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及人类其它各种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研究院近两三年的重点研究和突破方向是中东、中亚和俄罗斯,未来会随着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的发展不断拓展研究方向。”
  人才培养是核心使命钱乘旦认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工作范围包括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智库功能、国际交流四个方面,但首要任务与核心使命是完成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深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这不单单是个人、公司、学校的需求,更是国家迫在眉睫的需求,如果国家缺乏这样的人才,国家战略和外交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住。”
  如何培养满足国家需求的人才?钱乘旦向记者表示,培养区域国别研究方面的人才与当下各个文科院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有不同。“比如具体到某一文科院系的培养模式可能是在该系百年发展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稳定且富有成效;但是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人才,既要有宽阔的跨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又能精通某一个专门领域,因此不能照搬照抄现有的任何专业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首要的任务,也是首要的难题”。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将于2019年9月入学,研究院计划从联系密切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吸取其积累的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出于培养模式和研究性质的考虑,研究院只培养博士生,既从本科生当中选拔直博生,又招收已经拥有硕士学历的普通博士生。直博生进入研究院后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应该达到博士毕业水平,培养时间分为两个阶段,最初两年是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养阶段,通过资格审查后,便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即正式的论文写作阶段,普通博士生则直接进入这一阶段。在论文写作阶段,研究院要求博士生应当针对某一专门领域进行钻研,“比如可以进行区域国别相关的经济学研究,需要学生写出一篇符合毕业标准的经济学论文;如果学生对社会学或者历史学更感兴趣,也可以进行与区域国别相关的社会学、历史学研究”。在课程方面,研究院不仅将利用现有的各院系课程,也会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全新的交叉课程;此外,研究院还会为学生开设其研究对象国的语言和文化课程。
  严格的学术训练背后,钱乘旦希望研究院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是专家型人才,也是可以应对现实工作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方向有两个,第一是地区性,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明确研究的区域,比如中东地区甚至中东的某一个国家,第二是专业性,在经济学、政治学或者历史学等专业领域有所精通。区域和领域,要紧密配合。”钱乘旦如是说。打造汇聚多方学术精华的平台除了人才培养外,目前,研究院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以及对外交流等三个方面积极推进。
  研究院每个月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学术活动以丰富研究院学术研究的广度,其形式包括“天下论坛”、“博雅工作坊”和“新芽沙龙”三种,并配备出版相应的学术简报和刊物。“天下论坛”规模较大,邀请二三十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为期两到三天的学术会议,在学术讨论内容上设置专题;“博雅工作坊”每半个月举办一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就区域与国别研究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学术关注问题和文化社会问题等展开深入研讨,通过小规模、深刻的对话和思想交锋碰撞学术火花,激发出对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浓厚兴趣,为人才培养积淀基础,目前,研究院已经举办了13期“博雅工作坊”,包括特朗普现象、东北亚问题、伊朗问题、苏格兰“脱英”问题,欧盟走向、当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基因、阿拉伯文学等研讨主题;“新芽沙龙”为学生搭建广泛的学术平台,使得“初入茅庐”的同学也能有施展“学术拳脚”的空间。
  与此同时,智库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智库工作整合校内外在各学科领域的学术资源,开展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课题研究、咨政建言、公共外交等工作,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可供决策的思想。钱乘旦表示,目前智库建设正在不断完善,通过“博雅工作坊”等学术交流平台,不定期举办国际热点问题研讨会,建立与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公众等良好沟通的渠道。同时,研究院领导和专家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参加中央和部委有关推进“一带一路”政策咨询工作,并策划“一国一策一导向”的“一带一路”专项服务。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平台,与学校的国际合作部门联系密切,也承担着重要的对外交流的使命。到目前为止,研究院已经与数所国内外高校和区域研究机构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还有一批正在洽谈中。
  谈及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发展期望,钱乘旦希望看到研究院能够在十年内可以培养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在国内的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真正为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决策与国际国内学术和社会发展服务。
  使命与荣光同在,一个不断蓬勃发展的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值得所有人期待。
  (校报记者 张守玉 赵书海 刘钰柔 求是 魏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