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百年与北大

期次:第1495期       查看:92


  校园是新诗教育的基地,也是新诗成长的摇篮。作为新诗滥觞的北京大学,见证了新诗百年的不同“节点”。生活在北大校园里的诗作者和批评家,在这园子里为国家、为生命、为灵魂而歌。他们的文字又成为铸造新诗百年广厦的基石与钢架,源源不断地生产中国新诗的“知识”与“谱系”——北大,就这样提供了一个“诗歌与生活”的标本,为中国乃至世界诗歌领域所瞩目。
  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胡适,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白话诗人。他初试啼声的 《尝试集》 充满了矛盾,显示了从传统诗词中艰难的脱胎换骨的过程,从诗歌的内容、音韵和体例上均作了飞跃式的创新。自胡适开了“新诗”的头儿,北大师生开始将 《新青年》 和 《新潮》 等杂志作为试验田,将真实的生活与真诚的心灵融合在一起,先后涌
现了俞平伯、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徐志摩、冯至、废名、卞之琳、何其芳、王力、林庚、骆一禾、海子、西川、臧棣、西渡等数十位杰出诗人。新诗百年,北大人几占半壁江山。
  谢冕教授在新诗百年纪念大会上这样说道:“中国新诗是中国诗人的一个时代梦……不仅是一场文体革命和艺术革命,也是一场思想革命。”是的,“常为新”的北大人是这样一场百年变革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没有因为“新”而忘了“诗”,没有因为追求“白话”而忘了诗歌的形式美与音韵美,他们打开了禁锢许久的闸门,真正践行了“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新诗百年,以梦为马,愿北大人接续这自由却严肃的“诗梦”,沿着新诗的前世今生,不断探索、追寻。
  (校报记者 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