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西行

期次:第1493期    作者:刁超群   查看:116

莽莽沙海,人迹罕至,千百年前的这片土地,如今早已改了模样,换了新装。从北京大学出发,我们开启了跨度约 4000 公里的古丝路考察之旅。沿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掠过草原、隔壁、沙漠与绿洲,历经约8天时间,沿公路行进,到达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在此行中,我们记录沿途经济情况,在丝路重要节点与当地文化互动,和随行人员亲切沟通,既收获了友谊、成长,也身体力行传承着丝路精神。
  (一)这是我第一次来内蒙古,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乌兰察布市,我们看到这座地级小城拥有宽广的路面和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了解到这里曾孕育了华夏文明。在鄂尔多斯,我们看到了更高水平的城市化发展,彻夜灯火通明。在成吉思汗广场,我们看到了恢弘的城市地标建筑,以及一眼望去的七个连片广场,周围图书馆、剧院、新闻中心和政府大楼等建筑绕场而建。
  内蒙古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尽管重要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很高,但路上却看不到太多车辆和行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进入鄂尔多斯城区的路上,发现许多高楼群只竣工了百分之七八十就停工了,被称为“鬼城”,不禁觉得有些惋惜。这让我想起,大规模城市建设背后反映了过去建筑投资的热浪。关于这一点,我曾和当地人员一起讨论道,中国城市建设和财政政策导致的繁荣与症结始终是困扰中国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发达的城市建设与不理性地产投资更会遗留下庞大城市的维护费用。
  不过,这反而造就了内蒙古重要城市的发展机遇。作为后发新兴城,内蒙古的城市环境和配套设施在全国都是一流的,加上内蒙古廉价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能源,将会大大吸引优秀科技产业前来落户。这无疑正在成为内蒙古未来发展的方向。“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用来形容内蒙古的城市可以算比较贴切了,这恰是内蒙古作为草原丝路东段无可比拟的天然区位优势。想起无际草原的歌声和内蒙古人民脸上的欢悦,至今我还难以忘怀,在蒙古包里与内蒙古各族孩子共舞,我亲切地感受到了内蒙古人民的情味。
(二)我们乘坐汽车从内蒙古进入了宁夏。在乌海,看到了中国省份交界处的落后。路过乌海,道路上飞沙扬起,煤炭卡车早已把路面压坏,这座工业城顿时让我想起了落后的老城区,路上的粉尘再也让人记不起这是草原。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难言之隐。在跨入宁夏的过程中,路走得很艰难,有段路面很泥泞,当地政府本可以去修一修的。没错,这就是省份交界处。
  为了赶路,我们走了一整天,终于在傍晚时分到了贺兰山东麓。望着巍峨横亘的贺兰山,岳飞的满江红一股脑涌到嘴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我们曾经的故土,爱国之情旷然泪下。在贺兰山东麓,最醒目的一站是银色高地葡萄酒庄。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当地的美食与酒。穿过一望无际的葡萄地,我们终于到了,酒庄主人早已等候在那里,拿出了自酿的法国工艺葡萄酒来款待我们。
  不得不说,银色高地酒庄是宁夏土地上家庭商业的典范。这个酒庄是依靠自家人办的家族企业,雇佣一些服务人员,租赁了一大片葡萄地。女主人说,她有一位外国女婿,自己在法国学习了葡萄酒专业。这位外国女婿有法国酒庄的酿酒经历,因此把法国葡萄酒工艺带到了中国,他常年守在这座葡萄庄园里。我觉得,欧洲的庄园生活一下子在宁夏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这座庄园依靠了较少的劳动力,将生产资料和技术工艺相结合,实现了品牌化经营和绿色发展。在银色高地庄园,我们映着夜色享受着主人热情的款待。喝着自酿的干红和白葡萄酒,配着宁夏风味的烤全羊和烧烤,真让人流连忘返,早已被古丝路的情怀和宁夏人的热情深深打动。
  (三)贺兰山的夜色渐渐黯淡,紧锣密鼓,我们在宁夏中卫停留一晚后,进入甘肃地界。在甘肃,我们在张掖再度看到了地方脱贫的尝试和努力。沿着这条沙漠丝路,我们在甘肃某县粗略打听到了当地的扶贫模式。据当地介绍,他们一直在探索农村产业化道路,致力于提高农民收入。具体做法大概是要实现所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者分离。农民所承包的土地作为土地资本流转到农业合作社,然后统一生产和寻找市场。他们把初级农产品销到定点生产加工地,实现增值。运用从农民那里募集到的资金和财政支持自办小型酸奶厂,给当地人提供机会,他们的酸奶在甘肃范围内销售。当地还努力把农民统一从农村迁到城镇居住,以此解决乡镇企业的劳动力问题。恰当处理生产资料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基层党支部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来协调农民和市场存在的利益纠纷。
  可以说,我们在甘肃这个地方看到了古丝路沿线市镇发展经济、繁荣“一带一路”的尝试和努力。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条贯通内地、中亚和欧洲的商贸之路,将会如腾飞的巨龙再次汇聚起东方与欧洲的文明。过张掖,路武威,凉州城外,见到了略显破碎的贫穷景象。从武威到敦煌,“边陲锁钥”嘉峪关也远远被我们甩在身后。在敦煌,我们在北京大学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的文化与历史,还观看了 《又见敦煌》,进入敦煌莫高窟,近距离了解敦煌壁画的伟大艺术价值。
  敦煌,见证了过去西域丝路的繁荣。敦煌这个地方,曾融合了东方文明、希腊文明、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文明。这些文明被东方文化融为一炉,诞生了绚丽世界的瑰宝——莫高窟。这里遗留的洞窟遗产,艺术价值璀璨世界,东方文化与世界文明融合,彪炳人类史册。如今,这条古丝路早已告别了驼队,蜿蜒的高速公路贯通整个“西域”,经济、文化、政治、民心都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
  (四)跨过星星峡谷,我们已跨过河西走廊到达东疆。在新疆境内,我们夜宿哈密市,品尝到了地道的哈密瓜。我们途经吐鲁番,在葡萄庄园参与了维吾尔族风情舞蹈。我们在乌鲁木齐,目睹了中国治疆的新方略,维吾尔族和汉族人民普遍感到安全感和幸福感极度增加。在当地打出租车时,与我同行的人还运用地道的四川方言与出租车司机进行了亲切交流。从他们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当地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可以说,新疆正在跨入一个高度稳定、繁荣发展的崭新时代。
  在新疆的第二天,我们有幸受邀参加了跨国公司ABB“一带一路”论坛,一些企业家在论坛上相继对“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提出企业家要肩负中国主体责任。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一带一路”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繁荣沿线经贸往来的重要战略契机。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智能产业。在新疆,我们也亲眼目睹了上海大众汽车新疆分公司桑塔纳轿车生产线。在车间里,我们看见了维吾尔族人脸上的微笑,看到了国家通过政策建厂对新疆人民的有力支持,记录下了全国繁荣稳定的美丽足迹。在新疆,我们目睹了乌鲁木齐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在新疆,我们看到了维吾尔族聚集区繁荣的商业;在新疆,我们更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心所向!
  (五)重走古丝路,传承丝路精神。作为北大校报学生记者,我记录下了我看到的古丝绸之路。我不仅看到了繁荣,也思考着地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整个实践旅行过程中,与身边人交流、与当地人交流,适应当地习俗、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成为了我们短暂的日常。这也是以青年之身致力于沟通不同民族、地域人民,加强文化交流的实践探索。面对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一带一路”的思路纽带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历史上西域的文化繁荣重现华夏大地,不但是我们北大青年人的愿望,更是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各民族的心声。
  让青春飞扬,让我们行走在中华大地上,让曾经的丝绸古路,不断绽放当代青年的光彩。青年传承“一带一路”精神,发扬古丝路文化,责任永远在心头,奋斗永远在路上。
  (本文作者为校报记者、哲学系2016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