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狂欢与温情的土地

期次:第1404期    作者:·高晓莹   查看:76

作者在台北参加亚洲医学生会议,感受到文化的交融和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对国家、文化、家庭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




大陆以南,南海以北,北方有城,城曰台北,小小的一叶绿舟飘落在一片海的碧蓝里;我一路向南,从东北的大雪纷飞到台北的四季如春;这个冬天,我邂逅了台北。
我从没认真想过自己独自远游,而且第一次就远达台北。去台北的初衷只是为了一个会议——亚洲医学生会议(AMSA),每年由亚洲各个国家的医学高校联盟组织召开,各国医学生代表自费参会,而台北恰好是这次盛宴的主办方。抱着长长见识、练练口语的心态,我提上了装满衣服和礼物的箱子、一部没有办国际漫游的手机、三千元台币就踏上了飞机;一路摸索、询问,找到了会议通知里说的“剑潭国际青年旅社”,迎来了台湾负责人送的一堆会议材料和两个舍友——热情的马来西亚女郎与腼腆的菲律宾姑娘。
很快,我就被舍友流利的英语压迫得频频语塞,每当我抓耳挠腮想单词的时候,才感觉到什么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瞬间明白了那些身在异国的人一开始是有多么的艰辛难熬。当与更多的外国友人一起交流时,我更是听出了多种口音的英语,似懂非懂时只能茫然地跟着大家的表情傻笑。不过,在热情的青年世界里,语言不足以成为交友的障碍,未曾相识的朋友认认真真地等我将想说的意思表达完整,甚至主动猜词,再加上行程中的各种活动:“跑男在台北”系列小游戏、疯狂地抢镜头玩自拍、一起深夜爬象山……笑声和调侃总是不绝于耳,我渐渐开心多了,也磕磕绊绊地尝试和大家交流:亚洲各国家的医学生培养制度是怎样的?为什么大家都是“二年级”,却不在一个学习阶段?在你的国家里,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怎样的?你们的医疗体系负担有多重?为什么你会学医?你觉得做一个医学生听各种人文类报告的意义何在?
答案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医学生的培养制度在一些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预科(不分专业)时间常常为四年,进一步再划分自己希望进入的医学领域,而中国则先进行分科再预科培养再分科,预科时间很短,但是漫长的求学道路是共同的特点。医患关系像大陆这般紧张的实在是少,大家对于医生的尊重和信任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让医生十分光荣;政府丰厚的医疗补贴在台北成了双刃剑;说到学医,大家有因缘巧合、有心中所爱,但所有人都很积极向上、追寻着自己在这个领域、这条道路上想要追寻的东西。
四天的相聚是青年的狂欢,然而青年的狂欢不是疯狂,狂欢兴奋的表象背后是责任与思考的清醒。
真正的重要活动是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的相关赛事:学术海报、宣传海报、学术论文、视频展示等,以及展现自己国家文化的“文化之夜”。所以到了晚上,才是最重要的活动。年龄最小、年级最低、专业知识最少、资历最浅的我毫无悬念地被分到了“文化之夜”节目组,在思考节目特色与节目形式时,我选择就《欢乐中国年》编排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手绢舞,为了教会大家动作、让节目更符合我的初衷,我和朋友们都是晚上两三点睡,早上六点半醒,最后,手绢舞在演出当天被评为了代表队最精彩的节目。回想起不熟悉的朋友无条件地配合我,理解练习动作,一起走台化妆,最后在演出时收到欢呼和呐喊,为“China”获得认可的感觉是骄傲的。
文化之夜是最后的狂欢,相比于之前大家一起跟着流行音乐随机跳街舞,文化之夜则是真正展现文化、创意和华丽阵容的时刻,但是文化交融,更能加深我们对文化的反思。一方面,中国有流传千年的文人雅士,中国文化因而是诗意、内敛同时又浪漫的;另一方面,中国人最灵魂的品质是劳动者身上的朴实、勤劳与智慧,还有实干不浮夸的价值观。但在当今中国教育氛围下,青年所接受的教育是僵化的与批量生产的,他们缺少将艺术转化为生活伴奏的浪漫。因此在张扬个性的时候常常不知所措,无法成为那个领舞的人。同时,我们缺少统一、内外相通的文化标志。韩国的街舞点燃现场,日本的卡哇伊和服妹子引来阵阵尖叫,泰国印度的宗教文化让人肃然起敬,东南亚国家华人带来各种功夫扇表演,我感动着也在思考:容纳了56个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我们,在这个新的时代拿什么来表达我们的精神和气质呢?我们有统一的、植根心底同时又可以走向世界的文化冲击波吗?我们所接受的宣传是中国文化不断地走向世界,引来各族各国的学习,但是当真正走出来开眼看世界的时候,就发现虽然中国的痕迹很多,但是人们对于中国本土的理解却并不深刻,就连我们自己都在问究竟是什么,我们认同的和我们走出去宣扬的真的有那么一致吗?
这场盛典让我感激物质的繁荣和世界的和平,同时我也明白了,最感动我的是文化,我既能包容理解它的土气,同时又能欣赏它凝练之后的魅力,我也知道了自己对于中华文化无条件的钟情和热爱。
同时,我也在问我自己,国家究竟是什么?当香港代表与大陆代表相遇时,不能用普通话却必须用英语才能理解彼此的意思,当香港的中华文化展示与东南亚国家同样带有着文化遗迹却飘散着特有气息,当香港与大陆分别派出代表团参会……有一刻我甚至在怀疑,香港与那些曾经广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的区别何在?一个国家仅仅是行政、军事上的统一吗?何为国?当我们在一起只能费力地相互理解,当我们各执一词,当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理念截然不同,那么何为家?一国两制的下一步怎么走呢?话题是如此的沉重又难以解答……
台北,是一片温情的土地,市民的举手投足间是大写着的“礼让”与“谦和”,幸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是在会议友谊之外让我最为之动容的印象。扶梯上自动靠右站立的队伍,在狭窄街道上主动停下脚步等待对方先过的孩子,对礼让的你调皮吐舌头的爷爷,耐心跟你讲解路线的阿姨,干净的城市街道……都让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台北人是幸福的,这份幸福体现在热爱自己的事业与生活上,路边的小吃店老板会骄傲地跟你说他做的东西最好吃,路上的行人不是面无表情地匆匆而过,公车的司机会耐心地等着你下车、统计好人数,偶遇的阿叔会告诉你如果生活繁忙学会记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让这些记录提醒自己真正的所爱……
台北,生生不息、藕断丝连,故宫博物院里静静地躺着曾经在北京存放过的文物,走在淡水渔人码头我和朋友天真地看着地图猜测台湾海峡究竟有多远;雨声不息、灯火通明,穿过如同北京胡同一样的街道,我们被同一种文化的空气滋润着情怀;山雾缭绕、街道起伏,闪过的一张张笑脸和狂欢的汗水与尖叫如同昨日,包容与理解、无条件的支持与配合让我感动于大学生之间的真诚。
自南向北,北方有家,家有明灯,灯下爸妈。台北,挥一挥手。再见,多情的绿舟。
(作者为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
报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