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飞机:三十年沉浮,梦圆可待

——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

期次:第1404期       查看:202

文章介绍了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发展历程和意义,以及面临的质疑和挑战。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光明。



  □校报记者 温倩倩
C919大型客机(COMAC C919)于2008年开始研制,计划于2016年首飞。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增大航程5555公里。C919项目取得的成就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研制一款干线客机那么简单。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教授,作为中国大飞机论证过程的参与者,他讲述了中国大飞机的三十年沉浮,展现出一位社科学者的民族情怀。
曲折中诞生,承载梦想与希望
C是“China”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架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据悉,研发过程中,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大规模应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分别达到8.8%和12%。
但是这样一个重大、复杂的项目上马并不容易,经过了重重论证和考验。路风回忆起那段曲折的过程:“2003年王大珩院士给国务院领导人写信建议中国应该造大飞机,虽然国务院领导人被说服了,但是鉴于当时存在反对意见,所以国务院建议把是否重上大飞机的论证放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由科技部牵头去论证。第一轮的论证主题是‘中国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大飞机’的问题。论证中,各方面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中国一定要做自己的大飞机。矛盾的焦点在于到底是做军用运输机还是民用客机。航空工业集团想上军机,国防科工委作为主管部门支持它们,军方因为自己的需要也支持上军机,而科技部和科技界的专家们主张上民用客机。”路风参与了之后的第二轮论证,谈起自己参与论证的机缘,他讲道:“2005年1月,我完成了近七万字的《我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先是在内部发表,想必决策层看到了,之后又流传到社会。应该说,我的报告当时对更加强调自主创新的‘民机路线’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们这些社科学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研究从社会科学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可能会更加切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006年国务院提出第二轮论证的结果是军机民机一起上,化解了矛盾。对此,路风认为,“中国这么大,民机、军机都需要,都应该干。”2007年3月,中国宣布启动大飞机工程,C919在上海,“大运”在陕西。
长期发展规划为C919保驾护航
谈及中国自主研制符合国际标准的民用大型客机,路风讲道:“其实并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标准,所谓的标准是满足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条例,也就是‘美国标准’。任何标准都是使用经验的结晶,美国由于在该领域研发最早、技术最先进、经验最丰富、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他的标准被国际市场承认。就目前来说,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要想进入国际市场,还需要达到美国标准,取得适航证。这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国际接轨,才是真正的、核心的接轨。”但是,国产大飞机要想在国内市场持久发展,还需要消除国内民众的担忧。民众对于国产品牌的不信任由来已久,大飞机又是一个大型复杂、技术性强、涉及生命安全的“产品”,尽管大飞机成功下线的消息使得举国振奋,但是民众对于国产大飞机的信任程度还有待观察。对此,路风认为这一点只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证明自己。
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为了这个项目生命力的持续性,国家还从市场的角度进行了考量和规划,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商飞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上海,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员工8300多人,确定了“一个总部,六大中心”的布局。设计研发中心承担了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的工程设计任务和技术抓总责任。从立项、研发、试验到生产应用,她有着完整的规划和发展体系,为C919保驾护航。“期待‘运十’之叹不再重演,”路风憧憬着。
直面质疑,坚持自主创新之路
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国外媒体中有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中国是由政府主导的创新,不符合创新的规律,创新需要自下而上才会有活力,才会适应社会需求。对于这种质疑,路风认为,“对待创新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研制大飞机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国家支持。”他主要从两个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是工业性质的不同。大飞机这类大型复杂技术系统的产品研制,周期长、投资巨大,不确定因素多,伴随的便是高风险,这种研制和创新如果在最初就交付市场,那极有可能连基础都打不好;二是落后与领先的维度。在大飞机研制上我们不得不谈及美国。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1903年莱特兄弟制作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会飞的自行车”,其成本和性能完全无法和现在的飞机相比。但是这样一个新事物、新技术恰好发生在了一个领先的国家,慢慢演变成“神奇的”现代飞机。市场已被这些领先国家占据,中国作为后进的发展中国家,要想挤进市场,面临层层壁垒。因此,要发挥国家作用,弥补技术和资金的不足,在发展的初阶段用国家力量打造一个基础平台,发展较为成熟之后,国家资本可以适时退出。
“无论是在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技术方面还是社会效益方面,C919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路风教授总结道。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