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门外天地宽

期次:第1475期    作者:校报记者 杜嫱   查看:181






王林在公益支教 王林在公益支教



图1:王林在公益支教
图2:王林在门诊看病
图3:王林在“一带一路”论坛会场服务
初见王林,他是一个眉目清秀,皮肤白净,身材微胖的大男孩。一见面,他就坦言自己热衷公益的缘由:“家里原来成分不好,小时候家庭条件差,经常受到别人帮助,很感恩,所以长大了就觉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其他人是应该的”。高中时期的王林就捐款帮助贫困的同学上学,这份热情一直持续至今,有增无减。
急病人所需
王林是北大肿瘤医院2016级的博士研究生。大学毕业后,王林留在兵团的一所医院工作。2012年的某一天,他到ICU会诊一名不幸遭遇校车辗轧的幼儿园四岁小姑娘,小姑娘伤势很重,痛苦地躺在病床上。然而,让王林更为揪心的是,她家境贫困,而其就读的幼儿园也没有经济条件帮助治疗,讲到这里,他皱着眉头说:“真的是看到小姑娘那个样子……挺难受的”。于是,当时他就悄悄取出那个月的工资奖金,交到孩子的住院费里。
2015年2月份的一天,王林在中日友好医院的急诊科接诊,他遇到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小病人—一位被开水烫伤的唐氏综合征儿童。由于孩子智力低下,又怕生,所以不停地哭闹、喊叫,很难控制住他,引来了其他病人异样的目光。接诊之后,王林又陷入了沉思:“这次是我接诊,所以我能好好帮他看病,但是下次我不在这里呢?”王林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与患儿的父母细聊多次,慢慢了解到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处境。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群儿童的困境,他还专门去了一趟启智学校(一所专为智力有缺陷的儿童兴办的学校)。他这么描述当时的场景:“当我出现在孩子们的视线里时,他们的眼睛发出了无比欣喜的光亮,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是寒冬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当孩子们把我的双手捧到他们脸上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个单纯的孩子对关怀的渴望。当我说要走的时候,孩子们很失落,他们的小手紧紧拽着我的衣角,不愿让我离开”。回到学校之后,王林便萌生了为这个群体做点事情的想法,于是组织同学成立了志愿者协会。
无论是对待特殊的、有困难的病人,还是对待普通的病人,王林都将自己友好、温暖、善良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如烈日清泉、如严冬暖阳。微信平台上有人问诊,他总会给出回复和建议,需要详细解释时,还会亲自回电话。有时医院床位紧张,化疗病人需要清晨空腹赶到医院做检查,他于心不忍,会把自己的早餐让给病人吃,把自己的饭卡借给病人用,深受感动的病人和家属会想方设法地表达感激之情,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当有危重病人时,他就干脆吃住在病区,守护病人,直到度过危险期。手术期病人心理压力大,有时会给他发信息,他总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悉心安抚,亲切宽慰,帮助病人克服恐惧心理。
“作为医生,的确有时候会遇到很多焦急不理解你的病人,有时候病人着急,就会说医生你必须要怎样、怎样,说实话,我也会有压力。”他顿一顿,继续说,“但是,医生是个良心活儿,医生不能出错,出错会愧疚一辈子的,我会尽力去理解病人、照顾病人。”
行志愿帮扶
来北大之前,王林曾把“北大”用美工刀刻在了自己的手腕处,以便时刻铭记着,那两个字到现在依旧清晰可辨。他曾在遥远的边疆读书,曾在艰苦的一线工作,之后为了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辞职考研,一路磕磕绊绊终于来到了燕园。北大成全了他,他时刻记着自己是北大人,做自己能做的好事,不求回报。
作为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志愿者的北大人,王林承担着高级别会议的会场服务和医疗保障的重任。他牢记大国志愿者的庄严使命,一切服从于国家利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政治任务。“一带一路”会议期间,发生了很多令王林难忘的小事情,在高级别论坛中,他协助排布二十多位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座次,单单是排布座位,就反反复复进行了十余次,直到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下午还在更改。参与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他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志愿者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做完美,千万不能出错,这就很不容易。”在会议中,王林还用小心机为北大“刷了一波存在感”,会前他专门从北大纪念品店购买了印有北大标志的手提袋,把相关材料都放在手提袋中带入会场,这些独特的印有北大标志的手提袋,也进入了记者的镜头中。
“一个小男孩在海边捡起被海浪打到沙滩上的小鱼,一条条扔到海里,有人问他能捡的过来吗?有谁在乎呢?小孩指着一条一条的小鱼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真的,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捡小鱼的男孩,我可能做不了很多,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我做一点是一点啊!”为了减少公众对智障人群的歧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王林联合社会力量发起成立了公益组织,开展志愿帮扶活动,迄今受益人群近千人。在他的带领和倡议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助残行动中来,“陪伴天使1+1”公益项目日益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公益名片。他和记者分享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小故事,在他们的帮扶人群中,有一位十九岁的女孩,名叫小雨,由于父母长期从事军工事业,受到辐射影响,导致小雨先天智力有缺陷。智力低下的小雨无法独立生活,一直由年迈的奶奶抚养。有一天在活动中,小雨的奶奶和王林谈心,她说:“王大夫,我现在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说实话,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我就会把小雨也带走。”这句话对王林的触动很大,他当时就坚定了要把公益一直做下去的信念。
路上碰到摔倒的老人,王林总会扶起,查体无大碍后送其回家,或是亲自送医院就诊。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人摔得非常重,牙齿摔掉两颗,下嘴唇贯通伤,嘴里鲜血直流。过往行人出于自保的心理,都敬而远之。王林径自走上前把他扶了起来,作为外科医生的他,先是帮老人妥善包扎,而后把老人送到了中日医院急诊科,找到自己的老师免费为老人清创缝合。他全程陪着老人,待老人病情平稳后,他又坐了近40分钟的公交车,把老人安全护送回家,等到自己回到宿舍时已经夜深了。王林扶老助老的次数多了,便以平常心看待此事,也很少向身边的人提及,直到后来有位被救老人的家属找到学院表示感谢时,老师和同学才知道他的事迹。提及这件事,王林平静地说:“对咱们北大的学生来说,没什么好犹豫的。之前吴副校长不是说,北大的学生见到摔倒的老人尽管扶起来,遇到恶意碰瓷的,要是敢讹你,北大校友们帮你打官司、给你撑腰。”
王林的座右铭是简单质朴却很有力量的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的确,“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家国天下的情怀、心系苍生的风骨、报效祖国的追求,融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的血脉,成为北大人共同的精神烙印,也是北大人永远的使命。在王林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对北大的热爱和他身上的北大精神,他内心柔软又具有力量,为人温和又秉性刚强,做事细微又胸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