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戴志飞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成共轭化合物可提高联合化疗效果

期次:第1473期       查看:139


  本报讯 纳米药物载体如脂质体封装的抗癌药物在临床前和临床实验中已被证实能够通过降低毒性和增强疗效来提高治疗指数。然而,传统脂质体存在载药量低、稳定性差、药物容易泄漏等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容易引发机体的毒副作用。由于肿瘤具有异质性和耐药性等问题,单独使用一种药物通常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设计可以装载多种抗癌药物的纳米载体,通过协同治疗作用来提高治疗效果。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戴志飞教授和北大第三医院合作,设计合成了两亲性氟尿苷-喜树碱共轭化合物(Janus Camptothecin-Floxuridine Conjugate, JCFC)。它以季戊四醇分子为骨架,利用对肿瘤微环境敏感的酯键,分别将两个疏水性的抗癌药物喜树碱分子与两个亲水性的抗癌药物氟尿苷分子连接在一起。该JCFC 共轭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可自组装形成具有类似脂质体双层膜结构的纳米胶囊(NCs)。JCFC纳米胶囊的双层膜厚度大约为3.7nm,载药量高达60%以上,可在各种生理缓冲液中稳定分散,且可避免药物分子在循环过程中的泄漏。与游离的氟尿苷及喜树碱相比,JCFC纳米胶囊能够显著被癌细胞摄取。静脉给药后,JCFC纳米胶囊可高效富集到达肿瘤部位,在酸性微环境和酯酶的作用下,可以按照1:1的摩尔比释放抗癌药物氟尿苷与喜树碱,发挥出显著的协同治疗效果。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 《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