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期次:第1461期    作者:校报记者 张萍   查看:111


“ “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 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 ‘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 ’ ” 分论坛 分论坛



  北京论坛(2017)“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分论坛上,来自俄罗斯、美国、意大利、英国、斯洛文尼亚、卡塔尔、巴基斯坦、伊朗、印度、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蒙古、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文明传播者研究、宗教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与地区安全等三个主题展开讨论,旨在探索如何在文明互动的视角下,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的积极作用,调和文明差异导致的矛盾,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崔剑峰从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蘑菇山墓地出土的古罗马玻璃珠分析了汉晋时期的文化交融情况。蘑菇山的小山丘底部是一个鲜卑文化墓地,经探测大概属于西汉中晚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每个墓葬都出土了一些珠子。对其材质进行鉴定发现,90%以上是玻璃珠,制作工艺正对应古罗马时期。这类珠子是罗马帝国一个主要的贸易品种“三明治玻璃”,被传播到欧洲、亚洲甚至是非洲等远离罗马帝国控制的区域,是识别古罗马特征的一类重要器物。除了蘑菇山墓地,呼伦贝尔地区的圈海墓地、额尔古纳墓地也出土了类似的珠子,由此可以推测出呼伦贝尔是草原丝路的一个重要枢纽,是东西文明交汇的地方。早在两汉魏晋时期,呼伦贝尔的鲜卑人就和万里之遥的古罗马帝国存在物质文化交流。这一发现证明了草原丝路在中西交通中的作用,并不亚于我们传统理解的丝绸之路。时至今日,蘑菇山所在的满洲里,实际上还是中国最大的一个陆路口岸,连通着古老的欧亚大陆桥。
来自杜克大学的文化人类学和历史何教授(Engseng Ho)认为,“一带一路”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穆斯林世界是处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重要陆路通道,是由宗教连接在一起的变化的网络形态,值得中国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建立可持续的发展和合作。他希望穆斯林世界能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搭建宗教、贸易、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跨领域、立体的合作通道,让穆斯林世界成为构成丝路的重要部分。他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展望了中国与穆斯林世界的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历史上,福建泉州是中国与非洲、印度洋、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交通的重要枢纽。宋朝,泉州大力发展了海上交通。现在的泉州留下了过去交流的印记。鉴于历史上的交流,他指出穆斯林地区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也将使更多的国家从中受益。目前中国对穆斯林世界的研究已经非常领先,在这个过程中穆斯林发挥了中国与穆斯林世界的桥梁作用,他相信中国会在穆斯林世界找到更多亲密的伙伴,实现战略合作深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待“一带一路”,分析并展现了“一带一路”的文明对话对区域治理和全球治理的作用。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区域治理思路,以经济合作,尤其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出发点,实现经济治理和文化治理的交融,旨在构建命运共同体,进行区域建构。文明对话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优势,文明多样性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一种形式比较松散的主导文化,也是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提出了“一带一路”文明对话应该保持的几个主要原则,即层次性、平等性、人民性和共赢性。
蒙古国立大学教授沙额格希格回顾了连接中蒙俄经济的茶叶之路在17~20世纪之间取得的发展。她建议中蒙俄应借助古代发展的经验,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实现三个国家的互联互通、通力合作,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走廊,利用产业之路来支持“一带一路”的发展。德黑兰大学世界研究学院院长赛义德·穆罕默德·马兰迪(Seyed Mohammad Marandi)指出,“一带一路”的倡议非常关键,它所倡议的贸易路线尤其对波斯湾非常重要,也将使中亚、俄罗斯受益。来自尼赫鲁大学的狄伯杰(B.R.Deepak)认为,应该在中印交流的历史基础上,传承和平与合作、开放与包容、学习与共鸣的丝绸之路精神。他认为印度会有选择地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印度已经是经济走廊项目BCRM的参与者,中印之间的贸易合作将以积极良好的态势发展。来自卡塔尔大学的达尔维什·阿卜杜拉赫曼(Darwish Abdulrahman H. Al-Emadi)和来自克林顿集团的哈尼(Hani K. Findakly)对“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他们都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