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力:北京论坛与家国天下

期次:第1461期    作者:校报记者 胡平 江庆龄   查看:112


朱苏力在北京论坛作主旨报告 朱苏力在北京论坛作主旨报告 刘燕 刘燕 摄 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苏力是本届北京论坛的四个主旨报告人之一。会上,朱苏力进行了题为“历史与当代中国的家国天下”的主旨报告。
变化中的坚守
“现在北京论坛越办越正式,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了。”
对北京论坛,朱苏力并不陌生,第一届北京论坛举行时,他曾作为法学院的院长参与论坛的组织工作。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再一次来到北京论坛现场的朱苏力说道。
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次,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从主题上来讲,围绕着‘文明的和谐与繁荣’,北京论坛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回顾历届的论坛,朱苏力如此说。从2005年的“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到2008年的“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势”,从2014年“中国与世界:传统、现实、未来”到2016年的“互信·合作·共享”,每年的议题关切当下,不忘初心,一直围绕着“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这一总主题,从多学科多视角,聚焦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不同文明在和平环境中交汇。
人类历史的变与不变
“我不讨论世界上特别大的问题,就讲中国人的‘家’、‘国’、‘天下’这三个概念,这仍然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2017年,北京论坛的年度主题是“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北京论坛开幕式上,朱苏力进行了题为“历史与当代中国的家国天下”的主旨报告,阐释他的家国情怀。
朱苏力认为,“家”,“国”,“天下”是历史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三个最基本也最关键的领域,以这三个概念分别指代“生活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明共同体”,从这三个不同大小的文化框架里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和今天的世界。
面对2017年的年度主题,朱苏力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从古到今,从现在到将来,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亘古不变。从短暂的时间范畴来看的确存在一种变化,但是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世界是不变的。”朱苏力表示,论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国力的上升。“我们现在讨论的一些问题,从中国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层面上看是很有意义的。”
“家”、“国”和“天下”的现代意义
“历史中国曾涵盖了多种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因此可以视为自古以来一直在实践着某种形式的全球化。”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乱世、革命时有出现,而历代的志士仁人则一次次“从头收拾旧山河”。 朱苏力由此认为,中国古代家国天下的概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和的历史轨迹,为现今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寻求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朱苏力认为“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在增强和扩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会有试错,制度变革或创新需要调适和磨合,还需要打破并重塑人们的预期或行为习惯。”
历史中国的家国天下问题仍然影响着有时甚至可能会规定着当代中国的治理:“历史中国的制度发源于这块土地,针对的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问题,非但源远流长,还会流向未来。”在朱苏力看来,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受限于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情绪,社会的基本构架和人们的生活理念,整体是稳固的。这也正体现了在人类社会变化中的一些秩序是不变的。
在报告的最后,朱苏力强调:“我们不可能重复历史,却有理由汲取这些经验。”提醒我们从历史中反思并谋求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