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北京论坛召开

期次:第1461期       查看:280


11 11月 月3 3日上午 日上午, , 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 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 李香花 李香花 摄 摄
  11 11月 月3 3日上午 日上午, , 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 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 。 图为与会者在北京论坛自拍 图为与会者在北京论坛自拍




  本报讯 11月3日至6日,第十四届北京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400多名学者和嘉宾受邀参加。
11月3日上午,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主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在致辞中表示,今年的主题是“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新变化带来新格局,新格局带来新挑战,新挑战带来新机遇,新机遇要求新思维。期望北京论坛展开全方位、多层面的议题研讨,继续弘扬“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主旋律,从多学科、多视角出发,聚焦人类社会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以此寻找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方法,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新路径,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来视频,对北京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感谢北京论坛和北京大学长久以来对人类文明和谐的关注以及对联合国工作的支持。他表示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通过和平、发展、人权的全球对话,为全人类创造更好的文明。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价值冲突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秩序重建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认为要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建立起可行的价值与秩序。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国政府不仅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教育的对外开放事业,加强全球文明对话与交流。
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前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彼得洛维奇·卢金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变化中的价值和秩序”是国际政治和学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和谐成为了政治热点。当今世界格局出现深层次变化,一方面有理性秩序的力量维持和谐,另一方面保守民粹主义等正在破坏秩序。他认为对此应该找寻新层次下的合作交流创造新和谐,融入全球化讨论全球秩序,避免出现寡头政治,实现古希腊哲学中“美丽的和谐”。
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指出全球化取决于意识形态和全球治理。当今世界状况频出,新的变革带来新的全球化,借鉴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以文化为基础,用和谐的思维方式,通过发展文化走廊带动全球层面的参与,将不同文化连接起来,实现政治和体系的和谐以及不同领域的有机统一。
北京市副市长王宁表示,北京论坛是北京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文化活动,以文化中心与国际交流中心的北京为举办地点,以北京大学为学术支撑,在介绍和发表世界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同时,推动了亚太地区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了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市将会一直给予积极支持。他特别指出,城市凝聚人类生活的理想,是人类最高理性和智慧的化身,如今世界互联互通,文明繁荣的宜居城市是我们的追求。通过北京论坛常设的城市分论坛携手开创美好城市,创造理想城市生活。
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认为,随着社会和技术飞速发展,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增大等社会问题不容忽视。解决当前问题不能仅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还需要企业的参与。他表示企业在关注社会价值的同时也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顺应时代的变化。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表示,论坛坚持“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这一理念,经过十四年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外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窗口。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价值的坚守需要国家和个人共同努力,大学作为新思想策源地和前沿科学发源地,其作用不容忽视。大学是人类共同价值的传承者,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发源地,是人类共同价值的交汇点。北京大学将会继续发挥大学的优势,通过办好北京论坛等活动平台、机制,为新思想的孕育、新技术的诞生创造更多可能,为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探索更多的现实路径。
开幕式之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中国中心主任、剑桥大学崇华中国发展荣休教授、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彼得·诺兰(Peter Nolan)作了题为“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主旨报告。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校长毕杰恩(Gene D. Block)以“高等教育增进国际理解的动力”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文明对话研究院主席、“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创始主席弗拉基米尔·亚库宁(Vladimir Yakunin)以“文明之间的合作和人文主义的未来”为主旨进行了报告。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苏力作了“历史与当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为主旨的报告。
本届共设8个分论坛和1个学生论坛,与会学者就文明传承、城市价值、共享经济、全球治理、中非合作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立足当代中华文化,着眼古今中西文明。“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分论坛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外来文明的滋养与启发、文明互动的前瞻与路径展开探讨,为当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借鉴与思路。“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分论坛以一带一路为观察点,通过探讨丝路沿线不同时间各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变化,揭示多元文明共存价值体系与秩序建立的可能条件,探究可能存在的变化规律。
认清新形势,应对全球化。“变化格局中的经济发展新动力”分论坛围绕新形势下的世界格局局及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金融创新与发展,共同探讨世界格局发展进程中的政治与经济、贫困与援助、贸易与治理以及医疗与健康等发展问题。“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治理:如何选择?”分论坛深度剖析世界格局变化及其变化对全球智力的影响和冲击,探讨了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在维护国际秩序和从事全球治理方面的理想和现实选择。“从共享经济到共享社会:社会企业的跨界实验”分论坛以技术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为背景,聚焦当下社会创新浪潮下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及“社会影响力革命”的形成,多角度探讨共同促进社会创新成果传播与研究深化。
放眼全球城市发展,关注中外社会转型。“全球时代的城市价值、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聚焦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供需不平衡及发达国家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从城市、经济学、可持续性等方面探讨未来城市在世界秩序不确定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的新方向。“历史和全球视野中的社会转型”分论坛从历史和全球的视角探讨了中西方社会转型的理论与方法、内容与过程,推进了对传统中西方社会发展动力以及互动关系的认识,并重点对欧洲共同体的转型和土耳其与欧洲的历史互动作了深入讨论。
打造命运共同体,构建共赢合作伙伴。“中非发展合作的新趋势”分论坛以中非关系为核心,共同探讨中非发展合作的新趋势,展望中非新型合作发展的前景。
聚集青年英才,融汇多元视角。本届北京论坛下设一个学生论坛,主题为“迎接一个全球化的未来:反思与探索”。基于对领导力的认识,青年学生们对全球重大事项进行交流探讨。
经过三天的热烈讨论,11月5日上午,北京论坛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顺利闭幕。
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陈宝剑主持。巴基斯坦前外交部长纳杰姆丁·谢赫表达了希望“中巴经济走廊”助力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新世界秩序建立的美好愿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黄侃代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在闭幕式上总结发言。他表示北京论坛和北京大学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所呼唤的主旋律,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体现了北大气派、中国特色的学术思考,向全球知识界发出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闭幕式最后,田刚代表北京论坛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向全球学者发出邀请,公开征集2018年北京论坛的年度主题。2018年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年份,届时北京大学将迎来她的120周年华诞,北京论坛也恰逢创办十五周年。
北京论坛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北京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北大面向世界、以思想和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十四届北京论坛,迄今已有来自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位名流政要和知名学者参加这一学术盛会。
(校报记者 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