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新时代人口健康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所长 郑晓瑛

期次:第1463期       查看:76


几十年来,我一直从事与人口健康有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学习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人口健康的内容后,我感到工作的方向更坚定了,工作的思路更清晰了,工作的劲头也更充足了。
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到十八大报告指出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再到十九大报告中上升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充分印证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报告中提到:“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10年前,北京大学就在第一部《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报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系统阐述了“人口全面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以及人口健康老龄化对策等,其成果在随后多项人口政策的制定、修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大应该站在国家发展的前沿,和同道们一起,义无反顾地扛起中国人口健康交叉学科研究的大旗,使我们的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关注社会发展热点和紧迫的科研问题,并做出新贡献。我们非常有幸参与了精神健康、老龄健康、养老服务等研究领域的探索和突破,这是北大人“为国为民”的使命和担当!如今,北大和北大人更应牢牢抓住新时代人口发展和老龄化过程中的机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十九大报告中,也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进一步提升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十九大结束后,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座谈时反复强调报告中关于残疾康复服务的意义。过去我们只是保障残疾人的生活,追求保障体制,而现在还希望让所有的残疾人都能够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能够让残疾得到康复,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这正是我们在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不能有一个掉队”的坚定信心!
十九大报告中还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残疾人的事业正是印证了这一点。我们不能“当你老了、当你残了”才开始关注残疾问题。残疾人事业是全人口的健康事业,需要针对全人口制定明确防残战略、在全生命从生到死的整个周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宏观和微观结合的精准防残策略。即使未来老龄化不断加剧,残疾的形成和发展都可以在各个生命周期内得以预防和康复,使形成较高残疾水平和程度的负性因素和能量都能在各个年龄段得以有效的释放和降解,使未来的人口残疾、疾病,特别是老年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水平大大下降。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在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大提高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这必将为实现人民群众期望“既要活得长久,还要活得健康,而且还必须活得精彩”的更高需求奠定基础。十九大报告,无论从全局性的人口健康战略,还是对具体化的全人口全周期防残方案和途径,都做出了清晰的指示。
如今,在北京大学和残联共同努力下,《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得以促成,于2016年9月6日发布,成为我国第一部残疾预防领域的国家政策文件,完善了我国残疾预防工作的顶层设计。同年,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启动,北京大学任专家组长单位,在全国100个县(市、区)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的示范工作。继之,2017年1月11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于今年7月1日起全面施行,在中国开启了保障全人口健康、预防残疾和康复残疾的伟大工作。这不仅仅使老年人和残疾人受益,全国138271万人都将享受全人口、全生命周期防残工作的成果。这正是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内容。在这些开创性的工作和意义深远的成果中,北京大学都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特别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是,APE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长期筹备的第一个科学研究机构“APEC健康科学研究院”已经落户北大。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筹备开展以文化基础为平台、以人口健康传播为切入、以研究工作为核心的“带路间多国合作网络”的工作站模式,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大学-APEC健康科学研究院年度人口健康报告和罕见病项目均在今年APEC部长级峰会上报告并提交峰会议程。北京大学在国内和国际上人口健康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