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的精神薪火相传

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书访谈录

期次:第1456期    作者:齐华瑞 王瑞 张守玉   查看:63






编者按: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七届十佳学生党支书评选中,经过笔试和面试两轮筛选,来自各院系的十名学生党支部书记荣膺“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书”称号,本期校报,就让我们走近本届十佳学生党支书中的四位代表,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刘庆彬:事作于细,笃实而为
刘庆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5级地质硕士生党支部书记,获得“北京大学第七届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传承前辈精神、服务身边同学、播种希望火种,他带领党支部进行丰富多彩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他所在的党支部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铭记过去,不忘初心
“铭记过去,因为北大和我们党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刘庆彬说,“学院的老党员、老教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他们身上有股精神力量。”他带领党支部开展了“尊师重道地空情,薪火相传两甲子”系列活动,关爱老一辈地空人,学习他们在艰苦岁月里踏遍河山、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培育学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地空精神。通过组织同学阅读《温家宝地质笔记》、和参与“两弹一星”基地建设的国土部老专家座谈,不断用老一辈地质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新一代地空人向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耕耘现在,服务引领
为做好思想引领,刘庆彬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除了常规的党课学习、主题讨论之外,还积极通过阅读分享、观影观剧、主题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从而使得学习过程富有深度又活泼有趣。他们在《长征》纪录片中汲取长征精神,在《焦裕禄》电影中体会“三严三实”的意义,在“党员学两会、聚力十三五”的讨论中交流思想,在人民大会堂的参观过程中学习核心价值观。
引领的力量不仅来自理论教育,也来自一点一滴的服务。党支部开展班级科研情况调研,举办学术经验分享交流会,帮同学们充值公交卡,送节日温暖,组织体育锻炼……发挥每一个党员的结点作用,紧紧把同学们团结一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凝聚人心、共同前进。
面向未来,砥砺笃行
“去基层看中国,用实践长本领”,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5级地质硕士党支部与通州区于家务乡富各庄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并且积极服务于家务中学。一年多来,围绕“两学一做”,开展参观调研、学习座谈、社区服务等活动共6次,通过服务调研,引导同学们不仅做璀璨星空的仰望者,更要做扎根中国大地的笃实者;他们发挥专业特色,学以致用,举办地学科普、励志教育和素质拓展共6场,帮助中学的孩子们树立理想、提升素养,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地球科学的种子。活动获得了2016年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二等奖。
正如汉代桓宽在《盐铁论·刺复》所说:“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党支部建设亦是如此,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刘庆彬说,选择成为一名学生党支书,便是选择了实践与成长,选择了责任与担当。事作于细、笃实而为,在未来他将继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何惧:心怀精彩,何惧平凡
何惧,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党支部书记。谈到担任党支书期间的工作心得,他总结出“一化三改”的经验,即基础工作规范化,改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机制。
发扬特色,“一化”扎实工作
何惧说:“群众和党员对一个支部的信任与认可,就是通过基础工作中的细节,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因此,他特别注重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推进落实。
规范党员培养,支部制定了院系考察细则、设计出院系评议考核表,帮助积极分子走好发展流程的每一步;规范组织生活,严格依照规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按要求召开“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组织生活会;规范学习教育,针对党规党章和一系列重要文件,他们及时跟新学习,不断增强讨论交流的深度。他说:“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优势,在对基础知识已有充分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以自己的学科知识背景为助力探讨更多的内涵与外延思想。”
积极创新,“三改”寻求突破
在基础工作不断规范、扎实推进之外,何惧还带领党支部不断开辟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构建新机制,在寻常的党建工作中绽放出创新之花。
改变工作思路,发挥党员主体性。唤醒党员主体意识,从“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是支部一直以来希望转变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活动吸引力。针对硕士阶段学习紧张的特点,通过在线视频学习、线上讨论等新形式,提升支部活动的吸引力。改善工作机制,突出实践重要性。支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改善党建工作机制。“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仅是书斋中聊以自慰的空谈,而是来源于生活、反映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大家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理解、用多种平台服务社会。
“最开心的是看到新党员的面庞”
谈到获得北京大学第七届“十佳学生党支书”荣誉称号的感受时,何惧非常诚恳地说:“说实话,得到这项荣誉的时候真的是很开心,这是对于我们党支部工作成果的肯定,但是这并不是最令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情。”
何惧说,在担任党支书期间他印象最深刻、心情最激动的时刻是“七一”表彰大会。看到新党员的一张张面孔,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无言的感动与幸福,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党的精神传给学弟学妹,让更多的人加入党的队伍,让更多的人在党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在这种传承精神影响下,目前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生党支部中已有28名党员,全班党员比例高达96.6%。
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专业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随着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了解逐渐深入,何惧越来越热爱自己所学习的这门学科、越来越坚定自己所选择的这份事业。正如何惧的名字一样,他一直以来牢记心间的座右铭是:心怀精彩,何惧平凡!即使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本着一颗平常心,在自己坚守的岗位上开拓创新、踏实进取,也一定能够为伟大的事业贡献精彩。他说,感恩学院领导老师们的培养,感谢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非常期待自己能在这个领域继续书写平凡中的精彩!
高晓莹: 既然当选了党支书,就要担起责任
公共卫生学院2014级本科生高晓莹同学是高三时入党的。“高二时老师看我各方面都比较积极,成绩也比较好,建议我按照程序尽早递交申请;后来到了高三,一模复习时大家都在补课,我去参加市教育局积极分子培训班,之后老师找我谈话考察、准备了好多材料,大会投票后我就光荣入党了。”四月的风吹在脸上,充满春天的气息,十八岁的她很欣喜,虽然对党的组织谈不上非常深刻的了解,对自己、对生活也谈不上非常清醒的认识,不过凭借着一颗追求先进的心和周边人的帮助,她终于加入了这个集体。
高考之后,迎接她的是全新的大学生活,总是给她各种各样的惊喜和挑战。自大二成立独立党支部以来,她更是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党支部独立需要选出党支书来负责一些日常事务,可当时我们支部同学都是高中入党,对如何带领党支部、负责好相关工作都没把握,我也不敢毛遂自荐。”最后,支部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选举,结果所有的人都把票投了她。高晓莹回忆起当时的经历,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当时每个人都劝我:‘你来当党支书吧’,于是我就成了大家的支书。”
初为党支书,高晓莹有些无从下手。“不过既然当选了党支书,就要担起这个责任。”她通过向学长学姐请教、咨询指导老师、关注其他支部动态,与支委反复讨论,逐渐摸索出支部的工作模式。“党支书很基本的工作就是带领大家过好组织生活、学习上级精神、把好发展大关。我们支部有自己的特点——都是高中党员,我第一步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大家的党员意识。”带着这样的思路,她结合学校、学院的基本要求,与支委共同学习相关文件,建立了支部基本生活制度、形成了发展规范,养成提前做计划、结束做总结的工作习惯。尤其抓紧高中党员的大学再培养,以参观历史博物馆、学习上级资料、开展讨论与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大家的身份意识,“两学一做”的六次主题学习活动中经常邀请党委老师参与指导;在团支部推优大会上,她主动为所有团员讲解如何入党以及为何入党;积极组织党团日活动,今年五四青年节他们与共青团中央老师一起举办卢沟桥参观三行诗大赛,深受大家欢迎。
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党支部要主动组织开展许多特色活动,这个发挥空间很大,支部创新党建、同学日常需求、社会志愿工作都可以考虑。”红色“1+1”活动中支部同学发挥创造力:结合专业特色,把一些流行病防治的知识写进歌词里,然后提供给小区的大妈作为广场舞的背景音乐。她带着女同学去教群众们跳广场舞,这个过程特别有趣,既和群众亲密接触,也宣传了一些专业知识。后来大家还为社区老人们组织了一场敬老爱老文艺汇演。“节目形式很丰富,有乐器演奏,诗歌朗诵,红歌演唱。老人们很开心,社区党支书最后都舍不得我们走。”
在特色党建方面,高晓莹以党支部的名义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这个人一般只要动了念头就会执行到底,以党支部的名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今年终于实现。”为了实现这个想法高晓莹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一些老师,最终组织起了一个实践团队远赴黑龙江哈尔滨,寻访我国首位公共卫生大师——伍连德先生抗击鼠疫的足迹。在她看来,这是对公卫人事业的一种传承。
如此丰富的活动一方面是大学生党员了解社会、回报社会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增加了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我们党支部刚刚成立的时候,大家都对党支部事务不太感兴趣,甚至有错误的认识。但是经过了那么多工作后,各位党员都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对党支部这个组织也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大家在支部里是同志和朋友,一起想怎么把事情做好,这种凝聚力,也让人更有归属感,有更大的信心做更多的事。”
面对未来,高晓莹表示她可能会连任下一届的党支书。对于新的一年的工作,高晓莹也有不少期待。“目前我们已经有44名团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6名积极分子,2名发展对象,接下来发展工作将成为高年级党支部的工作重点,经过两年的积淀,现在正是厚积薄发的时候;在活动方面,我在考虑与一些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在沟通和交流中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李昀祉:永远在路上,砥砺奋进的党务工作者
李昀祉,经济学院2013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本科生、2017级保险硕士,曾任经济学院2013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现任经济学院2017级保险税务国商专业硕士生党支部书记。
从2013年5月入党至今,三年多的党龄,李昀祉已经连续三年担任党支书,他的成长与际遇,也可以从怀揣初心、实心干事、真心学习三个方面概括。
父母都是党员的他从小对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亲身经历的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居民生活、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变,多次到全国各地的农村走访所观察到的变迁,坚定了我对共产党是一个先进性组织的认识”,他一直在坚守着这份入党时的初心与信念。
初入北大的新生党员培训使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此后,他一直在学校党委和经济学院党委参与党务的相关工作,“我自己是一个喜欢实心干事的人,党务工作,尤其基层的党务工作虽然繁琐细致,但是很能锻炼和培养人,较之把控大场面,我更喜欢理顺把握复杂局面”。
“真心学习”则是在从事党务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性、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我接触了全校很多非常优秀的党支书,向他们学习了很多,在学院老师的帮助下,我也慢慢完成一些思想蜕变”。他在从事党务工作中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要充分认识青年这一群体的特点,了解其思想和行为,把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既要把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起来规范起来,把先进分子抓好,又要照顾多数,不断践行统战和团结的重要法宝。
在党支部的工作中,李昀祉力图打造“四讲四有”的支部铁军,推动支部工作紧密结合专业和实践育人。
在他看来,具体工作上,第一是要把握“两心”:支委班子用心干事,党员学习入脑入心。支委们所有工作要实心办,工作上要规范化、精细化,要兼顾教育意义和趣味性。为了让支部成员融入组织生活,他采取了一些仪式性的工作,同时努力让党员们感受到在支部内的存在感和重要性。第二个层面是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基层的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要有支部成体系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否则支部就成了个上传下达的组织了”。要把基层工作做扎实就要抓住工作的主心骨,拎出一条主线织成一张网。“党支部做为一个共产党在基层的组织,首先就是要讲政治,既要服务学生党员,让其在思想上认识上有提高;又要服务同学,服务社会,发挥一个服务型组织的特点。”他带领党支部与海淀区青龙桥街道西苑挂甲屯党支部举行共建活动,多次深入社区,开展金融防骗讲座、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用所学知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第三点是守正创新,“我第三年当书记了,两年多来,我的工作有变的,也有不变的”。变的是工作中不断求新,不断提高支部的制度规范和纪律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自己原来的工作,去学习其他党支部的工作,同时还结合在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的工作经验,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求解决方法。不变的是初心和党务工作者的身份,“不管是否当支书,不管在什么场合,我都会时刻牢记这一点”。他在去其他高校和工厂、农村调研时,会特意到相关党支部看其手册与活动安排,学习其制度、思想等党建工作,时时刻刻不忘吸取其他党组织的优点。
这样的工作理念也让他的支部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院2013级本科生党支部曾荣获北京大学先进党支部、“弘扬长征精神,奋力铸就卓越”学生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一等奖等荣誉。
当然,闲暇之际,李昀祉也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比如读史,喝茶,看戏,“我非常爱看京剧和秦腔,最近又迷上了河南梆子”。更多的时候,他喜欢用脚丈量祖国大地,到各地考察山川形胜、道路交通、风土人情,不断在脑海中构造出一幅幅融合中国地形、疆域、文化的地图,他认为,这么做会理解很多现实的问题,理解历史上的一些事,理解很多政策。
最近,李昀祉正在忙着编写经济学院2017级保险税务国商专业硕士生党支部的工作手册,通过明文规定,规范“三会一课”和学习要求。“这学期的工作主线,肯定是学习“十九大”和北大第十三次党代会;此外想和研究生会进行联合,进行一些就业辅导,开展一些社会调研,希望能够服务同学们成长,同时帮大家提高理论水平和党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