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海外

德国大学的旧书摊

期次:第1123期       查看:605



▲柏林洪堡大学的旧书摊王乾坤摄



  作为读书人,对书自然有一种莫名的感情。在德国时,我常常在大学里的旧书摊前驻足盘桓,乐不思返。德国当然有不少书店,但新书价格不菲,作为学生不敢过多光顾。大学中的旧书摊则不同,一来近在眼前,二来价格便宜,所以逛书摊就成了我的常规活动。
  在德国,不管是老大学还是新大学,旧书摊都是校园中的一道特殊风景线。熟悉柏林自由大学的人,都不会忘记大学核心建筑“银楼”(Silberlaube)旁的书摊,长长的一排,沿楼错落排开;去过哥廷根大学的人,想必不会忘记“哥廷根七君子广场”后面的书摊;去过卡塞尔大学的人,在去大学食堂的路上,也必然会留意到路旁错落有致的书摊。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柏林洪堡大学的旧书摊。走进洪堡大学的大门,左右两边的书摊扑面而来,颇为壮观。常常由于书摊太多,主楼前无法容纳而延伸至大门外两旁的路上。按理说,洪堡大学位于气势宏大的“菩提树下大街”旁,大学的主楼更是雄伟气派,不该让旧书摊在这大学最严肃的地段中“插足”。这些旧书摊既无统一的外观,也无划一的标识,显得随意而凌乱,与严肃的主楼和庄严的大街形成鲜明的对比。旧书摊与大学和谐相处,营造出一种随意轻松的气氛。上课之余或饭后会前,学生老师们会到书摊逛一会儿,翻翻书,看看画册,即使不买书也很惬意。
  各位书摊主每天上午开车过来,打开一个个支架,或搭上平板摆上书籍,或放上小书箱,箱中书脊朝上放满书籍。各个书摊主似乎各有侧重,或是专卖文学作品,或是专卖社科书籍,或是专卖艺术书籍,分工明确,不相互抢市场。平时摊主们既不吆喝,也不拉客,安静地守在一旁,任你随意翻看。
  旧书的价钱一般用铅笔写在书的首页或末页顶端,而且都是一口价,不许讨价还价。书价一般低廉,一不小心,就可以花几块钱买到一本你心仪已久的好书。我书柜中狄尔泰、阿多诺、达伦多夫、哈贝玛斯等名家的书,不少都是从这里淘来的。有的书摊通常会卖一些半价的新书,这些书通常有点技术性瑕疵(M覿ngelexemplar),但决不影响阅读。也有打折出售的新书,让人很开心。比如我的德文版《柏拉图全集》、《尼采文集》和康德的三大批判等,都来自这些书摊。有一次,我与一位书摊主攀谈了几句,他说他旧书很多,每次无法全部带来,邀我去他家里看看他的存货。出于好奇,我专门去了他家。他所谓的家,其实就是一个仓库,堆了许多书和其他旧货。居住环境虽然不佳,但这位书摊主却很满意自己的生活,还喜欢阅读,对诸如斯大林、希特勒这类题目,都能侃侃而谈。我这一趟没有白去,除了了解了一位书摊主的生活,还很便宜地得到了一套不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德国的图书业很发达,书店众多,大学周围都会有不少书店,你尽可以随意去翻阅挑选,而且都电脑联网,订书十分方便。但我对德国大学中的旧书摊却情有独钟,不仅因为书便宜,而且因为书摊就在你的身边,无论是去大学食堂吃饭,还是去上课办事,每天总会经过。在大学中,书摊就好像一位知心好友,可以不拘礼节,随时见面,随意交流。
  旧书摊虽然简朴,有点散乱,也不算雅观,或许与大学轩昂的殿堂有些格格不入。但它们给大学却带来了无限的文化意蕴,在大学楼宇之间,错落随意、朝聚暮散的旧书摊,犹如一缕沁心的书香,一丝悠闲的韵味,一道淡雅的风景,浸润着校园、滋养着学子、装点着大学。可以说,有了这些书摊,大学才更像大学,大学才更多了一些大学的味道。(作者为北大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