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展览

期次:第1448期    作者:■ 校报记者 夏昕鸣 卫然   查看:212


毕业展师生合影 毕业展师生合影




图书馆钢印 图书馆钢印学生毕业设计作品 学生毕业设计作品


图书馆代书板 图书馆代书板


“我们见证了五年中园子的变化,也想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两个月里留下更多自己的痕迹。” 5月26日,城市与环境学院2017届毕业班班长刘霁轩和全班同学一起策划、发起的“29+1:我们与图书馆一起毕业——2017届城市规划毕业展暨图书馆旧馆告别展”在图书馆东馆一层正式开展。
展览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和图书馆联合主办,以专业展示和图书馆回顾为主题,分为“Conflict”(矛盾)、“Identity”(个体)、“Transition”(转变)、“Youth”(青春)四个部分。随着“矛盾的声音”视频开启,第一部分以专业课成果为主要内容,通过历史街区更新、社区空间改造、少数群体空间需求、学前教育空间设计、校园旅游规划等项目总结对城市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第二部分展示了2017届城市规划本科班的班级文化和同学们的个人发展。第三部分回顾了图书馆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到今天的历史变迁,并展出了打字机、钢印、旧桌椅等图书馆珍藏物品。第四部分则为观展者提供了向图书馆旧馆改造建言献策的互动空间。
城乡规划专业是北京大学独一无二的五年制工科专业,每隔两年举办学生毕业展,这一特色活动已成为城市与环境学院毕业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城市规划专业的毕业生们通过绘画、小说、歌谱、设计、调研等丰富的形式,更全面、更完整地纪念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和思考,展示专业技能和水平,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和方向,对社会发展深入观察,用设计作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部分学生还会当场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讲解。城环学院党委书记刘耕年老师在每一块展板前驻足,不住点头:“平时我们关注城市多一些,关注农村少一些。如何解决农村规划中的问题,做更多实际的工作,门头沟古村落的相关作品正体现了北大学生的情怀和担当。”班长黄珊蕙在现场向参观展览的老师同学们介绍着:“我们专业不仅是以建设性、规划性工作为主,还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展出的不仅有规划设计作品,还有不少有关边缘人群、人口老龄化的作品”。
展览中还摆放着一些空白的盒子,卫俊号召大家现场作画,于是大伙儿纷纷拿起炭笔、马克笔、毛笔,画随心动。“其实那一刻真挺感动的,大家七扭八斜地坐在地板上,特别像街头流浪艺人,一瞬间唤醒了这些年熬夜画图的情景……不过这次我们不用担心老师让改图,也不用担心最后能不能拿到优秀,想画啥就画啥,既有八大山人的写意,又包含了太多不舍。”卫俊说。
毕业生班主任楚建群老师看着学生们五年的适应、磨练和成长,了解同学们凌晨两三点还在完成设计的挑灯夜战,也鼓励同学们关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如今,同学们即将毕业,他非常不舍又深感欣慰:“我最近在整理大家的照片和联系方式。毕业了也要常联系,不许失联,以后要回来多聚聚。毕业了一切‘归零’,新的开始也面对很多困难,希望大家一切顺利。”
学院团委书记王宇凡发现,展出的设计作品渗透着实用、人本的思想:“这些作品的确展示了咱们城环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特点,‘未名空间改造体验’是将专业和生活结合起来了,在锻炼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能力,改造着我们所处的环境。”
参与策展、排版的夏倩看到留言板上的一句留言——“明年转城环”,非常自豪:“整个展览算是对我们五年生活的总结,能够通过展览让更多同学了解我们专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兴趣,让一切付出都变得很值得。”
图书馆是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承载了北大人的集体记忆、学术追求和精神文化。刘耕年教授是北京大学1979级学生,他在现场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同学们共用一张阅览证,轮流在图书馆读书,每个人对知识充满了渴求,现在的年轻人则有更好的设施和环境了。”图书馆馆长朱强说,图书馆新馆将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更舒适优美的环境,此次城市规划专业毕业展能够在图书馆举办,并与图书馆旧馆告别展共同呈现,帮助图书馆向老师、同学们征集改造意见和建议,既充满创意,又充满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