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精神火炬 吹响时代号角

期次:第1436期    作者:· 董学文   查看:56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谈了很多文艺创作和批评问题。这些问题,从文艺理论角度看,可说是创作方面的意见;若从思想建设角度看,也可说是精神塑造问题。在习总书记看来,搞好文艺创作和批评,文艺家和批评家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那创作和批评出现偏颇和弊端是不可避免的。习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过:“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这次讲话中,他从文艺的角度把这个问题谈得更加透彻了。
习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昭示更美好前景,为民族描绘更光明未来。不难想象,这样的一种愿景,倘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这次讲话中,习总书记给文艺家们提了四点“希望”。这四点“希望”,可以说恰是对文艺家们扯起理想信念之帆的真诚呼唤。第一,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他要求文艺“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而要完成这个任务,没有笃定的理想信念呵护,没有将理想信念作为导引人们前行的“灯火”,没有在文化自信中挺起理想信念的脊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那种“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的作品,之所以小气自恋、目光狭隘、不被欣赏,说到底就是因为它把理想信念放到了脑后,忘记了文艺同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紧紧维系才能发展的道理。
习总书记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那种“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作品,那种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使历史虚无化”、“戏弄历史”的作品,最终必将被历史所戏弄。
在习总书记“希望”的第四点中,突出强调了理想信念的作用。他要求作家、艺术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一方面他指出: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正是作家、艺术家灵魂的质量制约着文艺的生态与面貌。他说:“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具体说来,就是创作者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把握创作对象、提炼创作主题,同时又以什么样的态度把作品展现给社会、呈现给人民。”也就是说,跟“素养”和“技巧”相比,在决定作品分量的时候,“态度”和“立场”是更为紧要的。作品不管有多少艺术性,一旦内容和倾向不好,人民照样是排斥的。文艺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因之,习总书记诚恳地告诫:“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文艺家须“德艺双馨”,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要“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要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唯有理想和信念才是普照文艺创作每个环节和作者心灵深处温暖的阳光。
在“希望”的第二、第三点中,习总书记希望文艺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要“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强调的依然是唯物史观、人民本位,依然是伟大实践才能给文化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的问题。
习总书记还明确主张文艺要塑造“典型人物”,要能“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认为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这是因为,“典型”是文艺家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的载体,只有灌注理想信念,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为此,他指出“读懂社会、读透社会”,“决定着艺术创作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这就表明,掌握能“读懂、”“读透”社会的社会科学理论,是尤为必要的。有了这个理论,我们才能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去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去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才能创作出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文艺家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摆脱个人身边“小悲欢”的缠绕和遮挡,努力创作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高扬理想信念,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宝贵传统,是社会主义文艺“不忘初心”的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文艺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心骨,是社会主义文艺安身立命的红色基因。任凭理想和信念动摇滑坡,就容易成为市场的奴隶,就难以抵制俗媚的诱惑,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会使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伟大国家、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这是关键的一环。
(作者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