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为他人着想

期次:第1409期    作者:王义遒   查看:70

 1986年我刚担任教务长时,向时任主管文科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请教怎样抓教学,要不要管管教学方法。他给我浇了一盆凉水,“没有听说过大学还要抓教学方法的,教师有学问,自然能讲好课,你要把教师的学问抓上去!”我一想,他这话未免有点不全面,但却是抓到教学的“根”了,是很对的。从此铭记在心。
我知道朱先生的讲课是非常成功的,学生很爱听。之后我晓得他的学生,也是知名语言学家,后来还是国家级教学名师的陆俭明教授上世纪50年代留校任教时,曾请教过朱先生,问他讲课有什么诀窍。朱先生微微一笑:“就是要多从学生着想。”我想,朱先生是看人说话的,对于像我这样就全校教师的教学而言,第一位的就是要有学问,而对当时陆俭明这样学问做得很好的新教师而言,关心学生就是第一位的了。“以人为本”么,这是抓住了教学的“本”。教育学上不少教学原则,如因材施教、量力性(可接受性)等都是以此为“本”的。
以后,我对这两句话牢记在心。我认为,“把教师的学问抓上去”和“多从学生着想”,就是抓住了教学的“根本”。
现在只讲后一句话。其实,将“多从学生着想”这句话扩展开来,到教师以外的一般人,就变成了“要多为他人着想”。他人,就是你面对的、和你打交道的所有的人。
一天,我和老伴到一个超市购物,结账时我拿出一张该超市的购物卡,准备刷卡付费。收银员看了一眼说,这卡要到楼上办一下延期。我转头就向楼上奔,留老伴看东西。服务员又说了:“你要到楼上去办一下延期手续。”我纳闷,我不是正要去办吗。我停了一下又走了。收银员就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了两遍要去办延期吗,怎么听不懂?”我想了一下说:“你是说要我现在交现金吗?”“是呀”,她答,“延期后卡要等一个多星期才能用”,又补了一句。“你早就该说这句话呀”,我想。我没有跟她争,付钱了结。心想这位收银员就不知道为别人着想,说话首先得将“关键词”说出来啊。
多为他人着想,就是对人的尊重,是待人处事的第一道理。不但对同事、朋友、自家人要这样;对对手、竞争方,甚至是敌人,都要这样。否则任何谈判、协议、合同、条约都谈不成。这里不但要有情商,平等待人;而且还要有点智商,说话要让人听得明白。不实行这样一个“第一道理”,就会造成人家不清楚、误解,甚至彼此不和、矛盾。从全社会说,就会导致社会欠诚信、少友善、不和谐、不公正、不稳定,乃至产生国际上的纠纷、争执和冲突。有的人不为他人着想,自以为是,自以为在做好事,结果适得其反。而做到这一点,对于践行当下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头等重要的。
可惜不为他人着想的事例处处频频皆是。这里举一个例子。原来的京福高速公路,后来改为“京台高速”,从南面一出北京就可看到“京台高速”的路标。我一惊,这公路的终点,从福州到台湾一段的线路方案确定了么,如何走法跟对岸协商好了么?后来知道,这只是为“宣示对台的主权”。一条公路线路都没有完全定案,就将路标建起来了,至少是不科学的,会误导大众,以为一路走下去真能到台湾了。这是一种浮夸的表现。“宣示”难以名副其实,反而成为负能量,使对方疏离。我想,出这种主意的官员大概情商、智商都有点不足。
最近的两会上有人建议建设“京台高铁”。作为提案,进行研究,并同对岸协商,研究最佳路径和方式。这当然是很好的。不过我希望以“京台高速”为前车之鉴,不要在没有正式建成之前就在沿途标上“京台高铁”。这样恐怕会事与愿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作者为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电子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