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杂志发表物理学院吴学兵课题组最新成果——

发现 “年轻宇宙里的巨兽”

期次:第1372期       查看:164


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 ( (左起 左起: : 杨锦怡 杨锦怡、 、 杨倩 杨倩、 、 左文文 左文文、 、 吴学兵 吴学兵、 、 王飞格 王飞格、 、 易卫敏 易卫敏) )


遥远宇宙中拥有巨大黑洞的类型体示意图遥远宇宙中拥有巨大黑洞的类型体示意图


吴学兵等发现的类星体 吴学兵等发现的类星体SDSS J SDSS J0100 0100+ +2802 2802是 是已知遥远类星体中黑洞质量和光度最大的已知遥远类星体中黑洞质量和光度最大的 [ [图片 图片制作人 制作人: : 李兆聿 李兆聿 ( (上海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 。 ) 。 背景图片是丽江 背景图片是丽江2 2. .4 4米望远镜圆顶及其天空 米望远镜圆顶及其天空, , 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 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提供 文台提供] ]


  近日,由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领导的、以中国天文学家为主的国际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28亿光年、中心黑洞质量达到120亿太阳质量的超亮类星体,它是迄今为止早期宇宙中发现的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将发表在2015年2月26日出版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该杂志还为此作了题为“年轻黑洞井喷式的快速成长”的新闻发布。
遥远星空的最亮“灯塔”
光从这个黑洞到达地球需要129亿年的时间,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是该天体在宇宙大爆炸以后9亿年的样子。据吴学兵教授介绍,9亿年,对于黑洞增长到如此大质量的过程来说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的布拉姆·维尼曼斯博士在同期杂志的新闻与评述中用“年轻宇宙里的巨兽”描述这一发现。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建生院士认为这一工作“基于中国的中小天文设备发现了迄今为止遥远宇宙中的最亮天体,可喜可贺”。
  类星体是1963年被发现的一类特殊天体。它们因看起来是“类似恒星的天体”而得名,但实际上却是银河系外能量巨大的遥远天体,其中心是猛烈吞噬周围物质的质量在千万太阳质量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虽然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其强大的引力,周围物质在快速落向黑洞的过程中,以类似“摩擦生热”的方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得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们通过大型巡天已经发现了20多万颗类星体,它们分布于宇宙大爆炸之后7亿年至今,对应的宇宙学红移从7.085到0.05(由于宇宙膨胀,天体在离我们不断远去时导致我们接收到的光比天体本身发出的光的波长更长。二者之差与天体原发光波长之比叫红移,红移越大,意味着天体离我们越远)。通过对高红移类星体的研究,人们可以追溯到早期宇宙的结构和演化。然而,高红移类星体虽然自身能量巨大,但由于距离太过遥远,在地球上看起来并不亮,因此被发现的数目相对较少。在已发现的20多万颗类星体中,距离超过127亿光年(即红移大于6)的类星体只有40个左右。
近年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吴学兵领导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套基于光学和红外波段天文测光数据选取红移大于5的类星体候选体的有效方法,并利用光谱观测发现了许多高红移类星体,其中最高红移的是一颗名为SDSSJ0100+2802的类星体。它的第一个光学波段光谱是在2013年12月29日利用云南丽江的2.4米望远镜拍摄的,吴学兵等初步判定它是一颗红移高于6.2的类星体。
  随后他们联合美国、智利等国的天文学家利用国外的多镜面望远镜、大双筒望远镜、麦哲伦望远镜和双子座望远镜所做的后续观测进一步确认它是红移为6.3的类星体。利用观测到的光谱数据,他们估计出该类星体的光度(即发光本领)达到太阳光度的四百万亿倍,比目前已知的距离最远(离地球130亿光年)的类星体还亮7倍。其中心的黑洞质量达到了120亿个太阳质量,使得它成为目前已知的高红移类星体中光度最高、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先导B专项和科技部973等项目的支持。
小望远镜中的大奥秘
吴学兵教授说:“该类星体非常特别,发现在宇宙大爆炸9亿年后就存在这样一颗中心黑洞质量如此之大、光度如此之高的类星体,我们感到极为兴奋。它就像遥远夜空中一盏最明亮的灯塔,其耀眼的光芒可帮助我们了解到很多以前无法了解的宇宙早期的信息。”论文合作者、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王飞格说:“这颗类星体最初是由我们使用中国云南丽江的2.4米光学望远镜发现的,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颗利用2米口径的望远镜所发现的红移6以上的遥远类星体。我们为此感到特别自豪!”
在宇宙年龄还低于十亿年的早期宇宙中存在质量如此巨大的黑洞,对黑洞的成长以及黑洞与星系的共同演化理论提出了很大挑战。加拿大天文数据中心的天文学家克里斯·威洛特认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一些黑洞不是由单颗恒星的引力坍缩形成,而是非常大的气体云直接坍缩形成的。“关于早期宇宙中黑洞的形成和演化模型我们还很不确定”,他说道,“我们还拿不出公认的模型与这次的观测相比较。”
  论文合作者、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著名华裔天文学家、北大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访问特聘教授樊晓晖指出:“这一极亮类星体的发现对宇宙早期黑洞成长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很强的限制,支持了在宇宙早期黑洞比星系增长得更快的观点,并为未来研究早期宇宙中黑洞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实验室。”
  据了解,吴学兵的团队将利用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内的多台国际大型天文望远镜对这一特殊的遥远类星体进行仔细的后续观测,期待揭晓更多与之相关的科学奥秘。
  陈建生院士在评价这一发现时说:“中国天文学家能够用国内需要10米级望远镜才能发现的天体,说明我国天文学家富有创新思想。但因为我国没有大望远镜,所以后续的深入研究不得不依靠国外大望远镜,我国参与国际下一代30米口径巨型望远镜(TMT)的建设对今后中国天文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谢旭 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