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不过一捧沙

心灵罗盘 ·姬晴晴

期次:第1166期       查看:458

  突然发现文字竟然可以鲜活到点亮人的生命,当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一篇文章划过心头的时候,汩汩流淌的文字居然就可以将心头的记忆打开,居然就可以让人在不经意间恋上这段文字。“日出雪落”的网络日志让我突然感觉到了这种真实,而BBS上“老故事里的零情碎爱”系列文章也是出于她之手,让我难以忘怀。
  或许是我的阅历太少,或许是我的手太不勤快,到了现在再看自己的文字时,居然仍然闪烁着“拼凑”的痕迹,既没有信手拈来的潇洒,也没有精雕细琢的工夫,更谈不上烙印于心头的深刻。经历了一段故事,这些故事有山水的游历,有文字的阅读,有影视的欣赏,还有其它插曲,有心的人早已将它们诉诸笔端,而我却疏于整理,常常在很久以后才慢慢回味,孰知为时已晚。
  繁华不过是一捧沙,再轰轰烈烈的故事,经历过时间的打磨,都会化为细沙随风而逝。等到有一天我们再想找寻的时候,才发现手中仅有些零碎片断。
  还是读书太少吧,现在愈发觉得自己原来只是个小孩子,傻傻地只知道追寻繁华中最耀眼的光芒,可是却忘记了繁华背后最深刻的故事。
  一位师长说,老师是不轻易著书的,因为当知识和阅历真正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写出“像样”的作品;而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也是不能述而不著的,因为多年之后没有人会闻其“述”,而只会观其“著”。真正值得玩味许久的著作,确实是作者人生感悟的精华和体验,我们无法经历不同的人生,但是我们可以从书卷世界中探寻不同的世界,探寻另一重空间的酸甜苦辣。
  文字,真是奇妙的东西。
  如今的人们太忙碌,电子邮件代替了旧日的鸿雁传书,可是我却偏爱那一纸信笺。几千里外的牵挂,只有一笔一笔用心书写才能让思念与唠叨变成真实,我不知道对着电脑用一样大小的同一种字体去描写自己的心情是否会产生疲倦。至少科技是没有感情的,太多平面化和程式化的东西真的会让我们这个社会布满枯萎和烦躁,而少了亲切和真实。如今,虽然商业化的东西繁华了社会,但是我们的心灵应当回归到淳朴和真实。我的爸爸妈妈算是上一代人的“先驱”,很多新生事物他们似乎比我还接受得快,可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一种未被繁华浸染的明朗。他们常常用纸笔写信给我,然后满心期待我的回复,这种互相的牵挂也是在繁华之后绵延不绝的浓情厚爱吧。
  很多人评价现在的文学世界已经“堕落”,似乎再也没有传世的作品现世了。似乎真是如此,网络文学和快餐文字充斥视野,我不排斥这种作品的出现,毕竟它代表了一种“快”文化。可问题是,“经典”却在我们眼前消失了。大抵是贪恋繁华吧,忘却了繁华不过是一捧沙。“追逐”二字恰好可以说明很多人的心思。追名逐利、追星逐腕、追金逐银……以前的老人们,经历的是崎岖坎坷的人生,他们的经历没有掺杂太多的“繁华”,所以他们笔尖流出的文字都是最深刻、字字珠玑的感悟,没有炒作没有铜臭,全是心血和感情。可当“繁华”铺天盖地来到时,屏幕上敲出的字都是“追逐”的同义词,哪有人再肯花工夫去推敲文章的深意,哪有人再肯不顾世俗的眼光去记录真实?似乎凤毛麟角了吧。
  想到传统的遗失,便是许多美好的遗失。我是鼓励和追求创新的,可是在求新求变的同时不应该忘却旧日最深刻的记忆!既守不好过去,又求不了新奇,到头来“里外不是人”。现今中国的娱乐业,好像就陷入了这样一种困境之中。学美国电影,学日本动画……技术可以学到,可是骨子里的根却不能反转。美国是个没有什么历史传统的国家,人家电影、电视发达背后足可以看出工业化的深深烙印,可是看看从来饱含历史优越感的我们,如今却陷入了“追逐危机”之中。前些天酷爱动漫的室友给我看了很多年前中国花了很多工夫做的3D水墨动画,我看后居然会热泪盈眶。也许这种痕迹太过久远了吧,现在匆忙的追逐让我们的心思简单了很多,于是我们就为这一捧“繁华”所牵绊。
  读书太少吧!我又回到了老掉牙的论调中了。读书少,便不懂得繁华虽美,只不过是一捧沙。记忆中的友情、爱情、亲情,还有那些美丽的故事都是最真实的色彩,虽然有苦涩,有艰辛,有欢笑,有苦痛,但它们都不是“繁华”的。现在的人们爱新鲜,可是新鲜过了头,便忘记了去读书要思考,于是很多人便将这原因归结到“现代化”上了,说是变幻万千的世界让自己忙碌和迷失。在这繁华中,有谁又想到这是自己的原因?有谁又想到“繁华世界”仅仅是逃避的托词?
  快去多读些书吧。文字如涓涓细流,定然会净化你浮躁的心灵,定然会开启你创新的大脑,定然会告诉你在何处踏脚、何处前行,定然教会你感恩生命、感谢生活,定然会让你领悟繁华不过是一捧沙。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04级本科生)